一、洪范九畴
帝舜归天后,服丧三年完毕,禹为了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躲避到阳城。但天下诸侯都不去朝拜商均而来朝拜禹。禹继天子之位,国号夏。
禹继帝位,首先祭祀天地、神灵。大禹叩首问天,天乃赐禹“洪范九畴”。
一天,大禹等来到熊耳山,即洛水发源地,有神龟出现,径到禹前,背上有图文,禹用笔照着它的式样画下。一边是计数,从一到九,排列整齐,纵横推算起来,无不是个成数。一边是文字,即:五行,敬用五事,农用八政,协用五纪,建用皇极,乂用三德,明用稽疑,验用庶征,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禹有闲暇时,常常将这个洛书研究,将它次第排起来,成为九类,并加以解释完善,就是“洪范九畴”。
“洪范九畴”,即天子的九项责任,也就是九条治世良策。即: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二、铸九鼎一统华夏
大禹即位后,天下诸侯齐集涂山。为纪念这次盛会,大禹决定将各地进献的青铜铸成九鼎。哪一州所贡之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将那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并将从前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异禽兽、奇异之物等一并铸在鼎上,以一鼎象征一州,九鼎象征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九鼎集中到夏朝都城,显示大禹乃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系的象征,为镇国之宝,象征着皇权神授。夏亡鼎迁于商,商灭鼎迁于周,三代相传。
在涂山大会上,禹杀了倨傲不臣的防风氏,诸侯宾服。
大禹南巡,至济江,行至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
三、天下一统的管理模式
夏禹之前,包括尧、舜时期,处于部落联盟时期,是一种松散的统一,各氏族、部落酋长,由各氏族自行产生,各行其事。夏朝建立之后,为了统一政令,稳定社会秩序,防止相互侵扰,推出了许多措施。
1. 分州施治。原来各氏族、部落实行的都是氏族管理,氏族部落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只有通婚、联盟关系。从黄帝到尧,所谓“天下共主”,没有强化的隶属关系和义务。夏朝建立后,由氏族式变为地域式。各州长或者叫封国国君,或者叫方国国君,均由夏禹亲自任命,受朝廷节制和领导。
2. 五服贡赋法。以前,各氏族、部落对“联盟共主”进献的物品,属敬献、报答和联络性质,不具义务性和法定性。夏朝建立后,根据各州物产情况,分别确定了各州应该进贡的物品种类和数量,以至进贡的时间和路线都有规定。这是各封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一种法律性质的规定,不可以讨价还价。
《尚书‧禹贡》记载,禹推出了“五服贡赋”之法。赋者,朝廷强制性从百姓那里收取之意。贡者,诸侯自觉供奉于朝廷。
《禹贡》规定国都以外五百里叫做甸服,即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靠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连秆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
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国家和天子服差役的地区。靠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外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离甸服最近的一百里替天子服差役;二百里的,担任国家的差役;三百里的,担任侦察工作。
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靠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考虑推行礼乐法度、教育等,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靠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条约。
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靠近要服三百里以内,维持隶属关系;二百里的,进贡与否流动不定。
3. 统一历法。历法起源于对天文、天象的观测,从伏羲到尧、舜、禹,都把观测天象、把握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调和阴阳四时放在首位。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纪月、纪日法起源很早,到了尧、舜时期,对历法进行创新和统一。古时一代之兴起,必定要改正朔,统一历法。夏朝建立后,向各国颁布了夏历,就是《夏小正》。依据北斗星旋转斗柄所指的方位来确定月份,以斗柄指向正东偏北方向作为“建寅”,是为岁首,每十二个月算一年。夏历按照十二个月的顺序,分别记述了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物像以及所应从事的农事和政事,以便利农业生产。每过三年,加一个闰月,也叫闰年,闰年这一年是十三个月,以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夏历基本延用到现在。
4. 筑城设壕。在古代,城就是国。夏的城郭已有一定制度,城门、闾巷、房舍,都有一定的布局。
5. 制定禹刑。据记载,夏朝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刑法和军法。后人追述,夏朝已经有刑法三千条。
四、功成圆满大禹归天
大禹治九州,平水土,创立神州,铸九鼎一统华夏。确立贡赋制度,建立、完善了管理体制,王道大备。大禹于修道也颇有心得,他写了三部书:《真灵宝要集》、《天官宝书》和《灵宝长生法》。
还有一些未了之事,就是大禹治水过程中得到许多宝物,有的需要归放原处,有的需要封藏起来,不能散落在世间。最后大禹决定,除了当年西城王君赠与的宝书归放王屋山洞原处外,其它的,包括他写的三部书,都分散封藏于各地的山中,以待有缘。
帝禹继位为天子后,举用皋陶为帝位继承人,把他推荐给上天,并把国政授给他,但皋陶已是三朝元老,年龄比禹还要大,没有继任就死了。禹又举用了益,益佐禹治水有功,没有总揽百官的经验。
过了七年,禹帝到东方视察,到达会稽。在那里,上天派一位天神驾龙迎接大禹归天。
服丧三年完毕,益也像禹和舜一样,欲把帝位让与禹的儿子启,自己到箕山之南去躲避。禹的儿子启贤德,天下人心都归向于他。禹虽授益,但益佐禹时间短,所以,诸侯还是都离开益而去朝拜启,说:“这是我们的君主禹帝的儿子啊。”于是启继承了天子之位,这就是夏帝启。
* * *
尧、舜、禹三位圣君所共同演绎的,是人间道德高尚时所能达到的美好景象:人们敬天重德,人间神迹常显;帝王禅让而继,任人唯德,并多方考察,还要上荐于天,得到上天祥瑞的回应才隆重地举行大典传位授位。人们修身养性,常向得道高人祈求请教,甚至能得神仙们直接的指导;人们在神的直接指导和帮助下渡过难关,完成甚至今天都难以想像的奇迹⋯⋯
于是人们确切知道,这是一个人神同在的时代,神州真是神出没的地方,中华文化是神传给人的文化。
结语
尧奉天命,以其仁慈博爱推赤心于天下,德被苍生。在他的感召和教化下,百姓九族世代相亲,百官一心政绩卓著,万邦和睦天下太平。万国万民凝聚一体,天下归心,共同组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为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尧奠定四时,创建历法,使天地四时有序,阴阳调和。羿射九日,扫除妖魔,净化人类生存环境。天授尧河图洛书,开示虞、夏、殷、周、秦、汉兴亡之数。圣德感天,天降十瑞以祥帝尧。景星献瑞,昭示尧乃神来世间,开创新宇,开创五千年神传文化。
帝舜处于承尧启禹的时期,他所展现的高尚品德、仁爱孝悌,朱鸟呈祥,垂范后世。他所倡导并推行的伦理道德,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他所奠定的以道德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若日月之光,恩泽万代。他确立官员、诸侯考核奖惩制度,强化朝廷与诸侯的联系和从属关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道德、法度、教育、考核奖惩体系,确立了天下一统的构架和格局。推行五典万民乐从,开创教育功垂万世,设立刑法有章可循。最后修得正果,得道升天。
禹治水土,以定九州,从此天地合数,宇宙有序,建立天地运行新秩序,最终完成了神州的创立过程。天下万民皆得平土而居,威德教化及于荒远的边陲,功高日月。确立贡赋制度,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帝道大备。治九州功齐天地,铸九鼎镇抚八方,帝道兴四海臣服,开新宇一统万邦。神禹最后圆满归天。
尧、舜、禹三位圣君承前启后,奉天命,降世间,开创新宇。参同契合宇宙自然,规正了天地四时运行秩序。平治水土,调和阴阳,铲除妖魔,澄清寰宇,开创、奠定人类生活环境,净化万物生存空间,一统华夏。道行天下,德泽广被,以巨德而帝天下,创造天地人协和自然、以道德为核心、天人合一的文化体系,共同完成了创建神州这个大舞台的过程,光耀寰宇。#
主要参考文献
饶宗颐、曾宪通,《楚帛书》(含《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内容),中华书局香港分局出版,1985年9月
淮南王刘安及其幕下士人,《淮南子》,西汉
罗泌,《路史》,宋
司马贞,《三皇本纪》,唐
房玄龄等人合著,《晋书》,唐
《奇门遁甲》(“窃惟黄帝战蚩尤于涿鹿,梦天神授符,而命风后演就奇门,此遁甲所由始也。帝尧命大禹治水,得玄女传文,而因洛龟画叙九畴,此遁甲所由着也。”)
司马迁,《史记》,西汉
作者已佚,《竹书纪年》,战国时代
《春秋元命苞》,汉代,《春秋纬》之一种。其书已佚,仅存遗编残图
《春秋纬》,汉
刘向,《说苑》,西汉
作者已佚,《山海经》,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刊而成“出于唐虞之际”
上古帝王,《尚书》,上古及夏、商、西周
先秦史官,《世本》,先秦
马骕,《绎史》,清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 1964。
吴平,《越绝书》,东汉
戴德,《大戴礼记》,西汉
班固,《白虎通义》,汉
应劭,《风俗通义》,汉
吕不韦,《吕氏春秋》,战国时代
沈约等人,《宋书》,南朝.梁
任昉,《述异记》,南朝.梁
班彪等,《汉书》,东汉
彝族史诗,《洪水纪》,流传于中国贵州西部的最完整的洪水传说
耶稣基督与其门徒的言行,《圣经》。神借着人手而写下他的话。
郦道元,《水经注》,北魏晚期
欧阳询等十余人,《艺文类聚》,武德七年(624年)成书
李昉等,《太平御览》,北宋
潘锡恩等,《大清一统志》,清.嘉庆朝本
匿名,《波波武经》,《The Popol Vuh》,16世纪中叶
皇甫谧,《高士传》,西晋
苏洵,《谥法》,宋
荀况,《荀子》,周
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学学者,《礼记》,战国时代
马端临,《文献通考》,元
赵晔,《吴越春秋》,东汉
王嘉,《拾遗记》,东晋
罗含,《湘中记》,晋
多人,《诗经》,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左丘明,《春秋左氏传》,春秋
皇甫谧,《帝王世纪》,西晋
钟毓龙,《上古神话演义》,民国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王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