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6年03月26日讯】(新唐人记者何雅婷综合报导)2016年春暖花开时节,有专门办理出国留学和移民事务的中介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一家新媒体“留参谋”上,发表了一篇颇有特色的软性广告。这篇短文套用著名诗人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以北京雾霾的悄然到来为切入点,在介绍相关环保知识的同时,以“远离尘埃”和学习国外的先进医学与环境技术为由,招揽有心移民的中国人和打算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
2014年11月23日,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4海外教育特别报告》显示,中国大陆80%的富豪拟将子女送到国外留学。其中包括“高中及以下”、“本科及以上” 两个不同的留学年龄段。而富豪们急着送孩子留学的主要原因,首先,认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教育能对孩子的前途有更大帮助的占21%;其次,为逃避国内的环境污染和有毒食品的毒害而决定送孩子出国的分别占20%和19%。
随后,中国大陆最大的门户网站搜狐《新闻调查》发起一项名为“中国九成亿万富翁拟送子女出国留学,你怎么看”的调查,结果发现2万多名投票网友中,有近7成的人表示理解富豪们的决定,12%的网友表示支持,而投反对票的仅占7.28%。
针对富豪们为何竞相送子女出国留洋的问题,前《中国青年报》“冰点”栏目主编李大同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曾表示,这种现象说明人民对中国大陆教育极大不满,对政治体制绝望,对国家未来毫无信心。这种现象与人才流失、资本外逃是一脉相承的。
《2013中国留学白皮书》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在2011年总数基础上增长了21.8%,占全球总数的14%;2010—2011学年,赴美入读私立高中的中国学生就比五年前激增100倍。
经济学家汪丁丁在《长期雾霾的政治社会效应》一文中这样写道:“如果国内的生存环境持续恶化,势必诱致中高收入群体(以及低收入但年轻的群体)移民海外——这一效应十分类似于持续战争诱致的移民潮。谁也无法阻拦,因为在马斯洛需求层级当中,基本的安全感是最低需求。”
与此同时,有媒体报导称,一项有关中国学生留学意向的最新调查显示,“气候环境”成为中国学生选择留学国家时上升最快的考虑因素,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表示会考察留学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是否适宜。
2013年5月中旬,《中国周刊》的“封面故事”刊登了调查报告《少年为何留洋去》。这篇文章表示,送孩子留学的家长在谈及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时,很多家长会把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环境问题列为重要的原因,“一百个家长里面至少有三十个会明确说出对中国环境的不满。”
在很多准备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短信:“我不指望孩子能考上什么名校,我只是希望他能像我小时候那样——上、下学自己去,遇见陌生人不害怕,不用家长接送,汽车知道避让行人,不用给老师送礼拍马屁,有蓝天也有白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的食品,就这么简单。”
然而,这些最基本的人生需求,在当今的中国大陆已变成了奢侈品。
回顾一下最近十几年,在中国大陆发生的一系列有毒食品案例,确实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2003年爆发的阜阳劣质奶粉、“皮革奶”事件;2004年的“头发酱油”事件;2005年的假鸡蛋;2006年的苏丹红鸭蛋;2007年的“大便臭豆腐”;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 “滑石粉黑心面粉”和“甲醇假酒”;2009年的人造猪血和药水豆芽;2010年的地沟油、假牛油、染色青豆、有毒白桃水果罐头;2011年的瘦肉精、“染色杂粮馒头”、毒海参、“污水毒馒头”;2013年山东用硫磺熏制毒生姜、湖南的“镉大米”等等。
有毒食品在中华大陆肆虐,来势汹汹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让中国人长期沦陷于某种恐慌的心态之中。于是,到海外旅游的中国游客疯抢外国乃至香港奶粉的咄咄怪事一再重演。
2015年11月27日,江南大学与中国食品安全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一个有关中国食品安全的分析报告。这一个报告显示,2005年到2014年的十年间,中国全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达到227386起,平均全国每天发生62.3起,处于高发期。尤其是2001年达到了历史峰值,高达38513起。
报告显示,食品安全问题75.5%是由人为的因素所导致的。超过60%发生在生产、加工环节,包括不规范的使用添加剂,非法添加违禁物,造假,使用过期原料,无证、无照生产经营等等,肉类和蔬菜类则是最多发的领域。
于是,为了让孩子逃离已遭到严重污染的生存环境和无处不在的有毒食品,越来越多的中国家长们痛下决心,甚至把尚未成年的孩子也送到异国他乡接受教育。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所写的那种以雾霾为利器招揽留学生的中介机构。
责任编辑: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