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阔天空:输在起跑线

【新唐人2016年03月22日讯】一个在举世华人社会都应验了的诅咒,近日在香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自去年九月新学年开始,至今年三月初,香港经已有16名中学生及最少5名中大学生,为了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走上了不归之路!

令人悲愤莫名的是,掌管基础教育的教育局长对在学青少年轻生的回应是“现已有机制应对学生自杀问题”;怀有一颗“中国心”的香港中文大学校长认为孩子们的不快乐,也许是“我们作父母的把自己的梦想和期望都放在他们肩上”,“社会上的价值都放在经济和物质的回报上”,“音乐?运动?创作?不能当饭吃吧;也许是他们满足了成人和社会的要求,已再没有时间去踩滑板、打篮球和唱歌了。”

校长又以为,家长应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人生能快乐无忧的时间不多。让他们去做个美梦吧!”,更追问青少年:“用一生的努力,赔上了青春,送掉了快乐,去买一块不到600呎的‘砖头’,值得吗?”

现实的香港,就读于幼儿班、幼稚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研究院的孩子们,究竟多少有休息、玩乐和运动的时间?孩子们上课的日子忙,还是放假的日子忙,抑或是什么时间都忙?

六、七十岁或以上的家长,忘了您们是怎样成长的吗?当年您有多少作业要做?有多少测验考试要应付?有多少次下课后要补课?有多少课外活动要参加?有多少还要挤出时间补习和游学?您认为是自己还是您的孩子们的童年快活?

我们的童年时代,没有多少玩具,也没有多少功课;多的是玩伴和游乐时间和空间。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玩些什么就自己动手制造。一根线、一条绳、一张纸、几颗小石子、几个汽水盖… …都可以玩个不亦乐乎。就是什么物料都没有,几个小朋友也可以玩“猜皇帝”、“一二三红绿灯”、“点指兵兵”、“有只雀仔跌落水”;没钱买戏票亦可以试试“拉衫尾,去睇戏”,多快活!

今日社会在学青少年轻生的最大原因是“情感”与“人际关系”及“校园霸凌”问题,占自杀身亡统计数字近九成以上,总括不外是“人”以及“人与人相处”的问题。“父母爱子之心,无微不至”,为什么孩子们会狠心到弃我们于不顾?

中学时候念过的课文《风筝》里写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才是我们成年人应该信守的箴言。

文/ 章为群

(责编:李丹)
——本文经《纪元心语》授权发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