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三朝不倒”内幕 中南海智囊7个字概括

【新唐人2016年01月19日讯】(新唐人记者蓝采详综合报导)日前,海外媒体刊文披露,中共前总理温家宝“三朝不倒”的原因是没有野心。因为在卸任之际“踹死”中共江派星级人物薄熙来,温家宝一直是中共党内敌对派系攻击的对象之一,但是外界观察发现,敌对派系的“围攻”,并没能改变习近平对温家宝的信任。

1月18日,海外中文媒体刊登吴稼祥早年评论温家宝的文章,分析温家宝为什么能历经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三朝而不倒,并在政治风暴的中心里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会补台,不会拆台。吴稼祥曾在中南海供职,与温家宝有过共事的经历。

1989年5月的一天,温家宝陪同赵紫阳出现在天安门广场。文章指出,赵紫阳当时已经被免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温家宝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当然也就被免去了为前任总书记服务的义务,他完全可以不陪赵紫阳去,但他还是与赵紫阳一同出现在天安门广场。

文章披露,紫阳被免职前就曾要求去天安门广场,但被中共中央警卫局拒绝,说是不保障他的安全。吴稼祥分析,赵紫阳后来肯定是在不被中共中央警卫局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到了天安门广场。

在这种情况下,温家宝还是陪赵紫阳去了天安门。吴稼祥推测,温家宝已经把政治安全置之度外了。他当时那样做,选择的并不是阵线,而是做人的良心。

吴稼祥说,当时在中共央视荧屏上看到温家宝那张欲哭无泪的脸,他曾为温家宝担心,心想温家宝可能完了。

但出人意外的是,温家宝在邓小平和其他中共元老那里获得了谅解。吴稼祥分析,也许在邓小平看来,温家宝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亲自挑选的新一代中共领导人,知道他对改革事业的忠诚。

另外,吴稼祥认为,在六四后,原邓胡赵体系的中共领导人纷纷去职,邓小平想要为他自己的路线留下接班人;再加上在中共元老陈云、李先念等人看来,温家宝是个温和的人,不是制造矛盾而是缓和矛盾的人,不以对改革的态度划线,决定亲近或疏远、拉拢或打击哪些人。因此,温家宝被认为是团结的因素,而不是分裂的祸水,最终留下来。

不擅长溜须拍马

吴稼祥文中说,在他的印象里,温家宝是中共官场上难得一见的正直的人,并不擅长溜须拍马。

一个在金融部门工作的中共部级干部告诉吴稼祥,在他出席的温家宝主持的会议上,他很少听见温家宝说废话,基本听不见他将“江核心”挂在嘴上。他是一个实干家。

吴稼祥说,温家宝从政和韩国的李昌镐下围棋有点类似:他们的成功都来自错误比别人犯的少。

任何一项重要决策或重要文件的起草,温家宝都斟酌再三,反复推敲,力争少出差错。有些重要文件,连文件专家都认为已经完善,温家宝仍然能令人惊讶地作出更精确的修改,如果想到他的科班是地质,就更令人惊讶。同样让人惊讶的是他的工作精神。他几乎没有业余时间,除了睡觉,他都在办公室。

吴稼祥的观点是,温家宝的性格决定了他在中共16大之后的权力结构中,是被人联合和争取的物件。因为他不会另立山头,招兵买马;只会补台,不会拆台,谁想治天下,都希望得到这样的人。

最爱哭的总理却一脚“踹”趴薄熙来

海外媒体曾刊登一篇署名沙叶新的文章《温家宝有勇有诚何来演戏之嫌》,把温家宝与薄熙来进行比较,否定有人对温家宝的攻击。

作者解释为什么挺温家宝“踩”薄熙来,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温家宝的眼常含泪。作者说,“温家宝是世界少有的、至少是中国最爱哭的总理。”他认为,有恻隐之心的人,才会热泪盈眶。

与薄熙来相比,作者认为从言论就可以看出内在精神世界。在中共2012年两会上,薄熙来在答记者问时引用的“诗”是:“敢同恶鬼争高下,不向霸王让寸分”。作者认为,薄熙来这个当年的红卫兵引用这样的词,不是因为文革情结过深而自然流露,就是真的在觊觎高位而想“争天下”!

然而正是在2012年两会的最后一天,温家宝在答记者问时,向全世界指出薄熙来的“罪恶”,从而使薄熙来的政变阴谋彻底失败,为后来习近平顺藤摸瓜,沿着江泽民派系打虎反腐找到了开端。中共十八大后,徐才厚、周永康、令计划、郭伯雄等江派大老虎相继落马,外界认为,温家宝功不可没。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十八大温家宝退下之后,仍然经常在敏感时期露面,被中共官媒高规格报导。外界认为,这体现了习近平对温家宝的信任。

责任编辑:赵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