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习近平化身“权威人士”定调子?

1月12日,有习阵营背景的公众号“学习小组”推出文章称,在1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二版整版刊发对权威人士的独家专访《七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去年5月25日在相同版面刊发了对权威人士的独家专访《五问中国经济》后,近日,人民出版社将这两组文章汇编成书,并将于近期推出该书英文版,“足见其独一无二的重要性和特殊蕴涵”。这明显透着不简单。

按照文章的说法,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待遇,而这样的待遇只在很少的重要情况下才出现,即“在总书记发表讲话、中共召开党代会和中央全会、召开全国两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等”。这透露了权威人士的身份。因为目前中共既没有召开党代会和中央全会,也没有召开全国两会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重要文件,而唯一的可能就是习近平发表了讲话。

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让人相信权威人士的身份,那么在文章伊始,就明示:此权威人士是2016年初最“火”的人之一。此前微信公众号“侠客岛”曾解读过“权威人士”,而“侠客岛”曾多次曝出中共高层的“猛料”,这篇解读发表在去年5月27日。

根据“侠客岛”的文章,人民日报使用“权威人士”的说法由来已久,而且不乏中共高层,昔日毛泽东就曾以“中共权威人士”身份匿名评点时局。虽然有时未必出自其手笔,但都“体现着中国最高决策层的意图,甚至个性与风格”。由此暗示习近平以“权威人士”表达某种看法有先例。

“侠客岛”还称,中共改革开放后,“权威人士”出现了不少次,但都没有5月25日这两次值得解读,因为这次看上去很神秘,新闻的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因、何人都不清楚,而这明显不是失误,而是因为此“权威人士”的身份不便明说。按照“侠客岛”的暗示,“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级别领导人来发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说”。此外,出现在人民日报上的绝大多数“权威人士”,语言都是人民日报惯常的风格,不会突出个体特征,但毛除外,25日的专访也除外,具有“非常强的个人色彩”,比如语句短,爱使用古诗词等,而习近平恰恰具有这样的语言风格。今年1月4日的专访中也有这样的特征。这应该可以印证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中的“权威人士”正是习近平。

还有一个可以佐证这一点的是两次专访不仅占据了头版重要位置,而且占据了二版整个版面,这样的规格非习近平莫属。而且,现高层中只有习近平、李克强可以对当前重大经济问题进行回应,而李克强的语言风格并不符合。在中国经济下行,面临着巨大问题之际,习近平以“权威人士”身份回应目的还是为中国经济“定调子、找方向”。

在去年的专访中,习近平就经济增速回落、经济前景等进行回应并释放了几大信号,其中之一是金融股票市场,他称“维持一个健康的牛市是中央政府的战略决策,非权宜之计”。而今年习近平则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解读和深入阐释,其重点任务包括处置“僵尸企业”等,称处置“僵尸企业”,“必然会带来一些冲击,而且这些冲击很可能会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其释放了“阵痛不可避免”的信号。也就是说,现高层对于经济问题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已有所预见。

无疑,2016年对于习近平而言,如何提振经济,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是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而进一步清剿江派、捉拿贼王,以斩断搅局股市、经济背后的黑手,其作用也是不言自明的。

文章来源:大纪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