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2月15日讯】(新唐人记者唐明综合报导)中共总理李克强近日正式签署公布热议已久的《居住证暂行条例》,明确了居住证制度将来要“代替原先的户籍制度”,建立以居住地为依据的福利、高考、社保体系。外界认为,李克强或绕开户籍改革的直接阻力,曲线迂回废掉户口制度,逐渐淡化户籍和身份证的重要性。
据大陆媒体报导,李克强在12月12日签署第663号国务院令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条例》共23条,当中虽然明确了居住证制度将代替现行的户籍制度,但是在现在,居住证制度还只是户籍制度的补充。该条文规定,拥有居住证的居民享有和当地其他居民一样的受教育的权利、公共服务的权利、生育服务权利以及其他的权利,并未涉及财税收入、军政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改革。
据外媒评论称,《条例》不改动建筑在户籍制度上的军队、政治系统,不侵害享有户籍福利的大城市居民的权利,这被认为李克强曲线迂回废掉户口制度。从长远看,本届政府可能采取类似“温水煮青蛙”的策略,一步一步加强居住证的重要性,淡化户籍和身份证的重要性,最终实现取消现行的户籍制度。
评论认为,李克强对户籍制度的改革,试图建立以居住地为依据的自由民社会,这将潜移默化的改变整个中国的社会管理体制,甚至影响到未来的政治、经济生态。更现实的意义是,户籍制度改革能带动房地产的消费,给日益低迷的中国房地产业带来好处。
据了解,自1951年中共建立了户籍制度之后,中共政府就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社会管控体系。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公民若没有以家庭户籍为基础的介绍信会寸步难行。改革开放后,中共逐渐建立起身份证制度、财税制度、福利体系和社保制度,这一切的基础仍然是旧有的户籍管理体系。
在全球范围内,施行严格管控的户籍体系只有中国、朝鲜和非洲的贝南三个国家。外界早有声音,称户籍制度是中国不平等的根源,户口伴随着60多种差异化的福利。
户口在所谓的编制内和在编制外享有的福利有着巨大的差别;城乡二元化的户口体系将14亿中国人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两个人群,享有完全不同的社保福利,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类似的制度;拥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户口市民的高考享受着天然的优势。
早在1992年,中共就成立了户籍制度改革文件起草小组,在1993年出台的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中规定,要取消农业、非农业二元户口性质,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以居住地为户口登记的标准。20多年过去,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甚至都不被提及,户籍改革被认为“胎死腹中”。
外界普遍认为户籍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中央和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利益博弈;还因为中共的统治体系建筑在现行的户口系统之上;中共的军队有独立的军队集体户口;中共政府机关也有自己的户口体系;公务员编制体系是中共统治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