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历史关键时刻的蒋经国

如果要了解上个世纪80年代的台湾,台湾前文化部长、作家龙应台的《野火集》不得不看。当时,台湾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都市则治安不靖,但台湾的人民中则麻木于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一切以“忍耐”为上。对此,从海外归来的龙应台鼓励“一千八百万懦弱自私的中国人”为这些乱象“生气”,且向政府大声的表达出自己的愤怒。可以说,《野火集》“火势之大不仅烧热了文化界,甚至也薰出了广大的市井小民”。

而推动台湾真正走向变革的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关键人物就是蒋经国。此前,在“谁对台湾贡献最大”的民调中,蒋经国始终高居第一位。现任台湾总统马英九曾言:“我们崇敬他,就因为他能突破家世、出身、教育、历练乃至意识形态的局限,务实肆应变局,进而开创新局。在这个意义上,他的身影,不仅不曾褪色,反而历久弥新。”

众所周知,1910年4月27日出生的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早年留学苏联,与邓小平是同学。在苏联期间,他加入了苏共。后因国民党清党,他被斯大林扣在苏联当人质。滞留苏联期间,他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与一名中文名为蒋方良的俄罗斯女子结婚。1936年12月,西安军事政变遭到斯大林的反对,为了得到蒋介石的谅解,中共应允协助蒋经国回国。

1937年3月,蒋经国携蒋方良离开苏联回国。其后加入国民党,先后担任过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等要职。1975年,他接替蒋介石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当政期间,实行一党专政统治。1978年,经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蒋经国当选为第六任中华民国总统,成为集党、政大权于一身的政治强人,期间主要致力于发展台湾经济;1984年,他连任总统成功。但蒋经国并没有满足于台湾经济的腾飞,而是希望推动台湾政治转型。

2013年3月号的《炎黄春秋》杂志刊登了王铁群先生撰写的《蒋经国与台湾政治转型》一文,介绍了蒋经国的政治转型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措施,让人对蒋经国不免心生敬意。

1986年10月10日,蒋经国在“国庆”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向历史交代”的讲话,表示要对历史、对十亿同胞、对全体华人有个交代。1987年5月,台湾副总统李登辉向应邀到访的美籍学者杨力宇提交了蒋经国亲笔书写的“总统处理国家大决策的基本原则”,即一、一切作为向历史交代,不在乎目前的毁誉,而在于将来历史上的评价。二、因应现实情势所作成之决定,常不受他人之影响左右。三、企图建立制度,求国家之长治久安,不求一时之方便。

蒋经国借此所表达的是他向台湾人民和历史交代的决心,即不管目前的个人毁誉,而重在未来的评价。正是这样的决心,使蒋经国开启了台湾的民主之路。

除了要向历史交代,对历史负责外,蒋经国晚年多次强调要尊重宪法,依宪治国,他还强调要保障宪法前提下的公民集会、结社、组党的权利。同时,他在党内高层会议上说:“时代在变,环境在变,潮流也在变。因应这些变迁,执政党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做法,在民主宪政的基础上,推动革新措施。唯有如此,才能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才能和民众永远在一起。”

此外,蒋经国强调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并在签署解除“戒严令”后面对党内质疑时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为了推动台湾社会的政治转型,蒋经国采取了如下措施:调整决策机构,提升开明派力量;组织革新小组;解除“戒严令”;开放“党禁”,允许成立其它政党;开放“报禁”,允许私人兴办媒体;革新党务;不在台湾境内立碑立像与推动台湾本土青年从政。台湾面貌为之一变。

在1988年蒋经国去世后,台湾逐渐走上了民主之路,并在1996年3月,实现了首次总统直选。可以说,正是蒋经国亲手启动并终结了威权政治。显然,没有蒋经国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台湾绝不会变成今天“亚洲和世界民主的灯塔”。

文章来源:大纪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