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0月08日讯】(新唐人记者任浩综合报导)香港街头仍然树立的59个英治时期留下来的老邮筒,如今面临性命危机,香港邮政决定将这些最老可追溯百年前的老家伙,用铁板遮盖上面的英国皇家标志。此举引来市民的强烈反抗,有团体指责港府是破坏文物。
香港人正在推广“一人一张明信片”活动,呼吁大众于本周五(10月9日)香港“邮递传情日”,一人一张明信片,上书“不遮不挡,原味保留皇冠唛邮筒!反对遮邮筒皇室标记”字样,之后将明信片投入邮局的“特别收集箱”,免费投寄给香港邮政署长丁叶燕薇,呼吁保护这一香港街头的“文化遗产”。
香港目前共有1148个邮筒,其中59个是英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旧邮筒。尽管旧邮筒不再是1997年之前的红色柱子黑色基桩,而是被刷上了绿油漆,但邮筒上英国皇室的标志仍清晰可见,标志着这个邮筒最初建成的年代。
因香港曾历经6名英王统治,所以现存仍在使用的香港旧邮筒中有3代不同的标志,分别代表着乔治五世、乔治六世和伊丽莎白二世。在中环还有一个邮筒上铸造的标志为苏格兰皇冠,这是香港唯一一个有此标志的邮筒。
然而9月23日,香港邮政助理署长吴美霞向致力于保护老邮筒的保育团体“香港邮筒搜索队”表示,当局将用铁板覆盖老邮筒上的英国君主标记,并计划移走部分街头的老邮筒到历史建筑物旁,将这些仍然很牢固的现役邮筒退役为文物用以展览。
长春社高级公共事务经理李少文也透露,上月9日与邮政署长丁叶燕薇会面时,丁叶燕薇明确表示,要用铁板覆盖老邮筒的英国皇家标志,之后喷涂上香港邮政的白色蜂鸟标志。
“邮筒上的皇冠图案既反映皇室更替,亦显示了邮筒的年龄”,“系(邮筒)最精华部分。”苹果日报引述“香港邮筒搜索队”队长冼伟文,表示这些香港制造的英治时期老邮筒的使用寿命至少为150年,香港这批老邮筒目前状况良好,恰当的反映着香港中西方文化荟萃的特点。他呼吁当局勿向街头文物下手。
李少文则表示,这次香港邮筒面临的厄运,与中共港澳研究会会长陈佐洱的近期一个言论密不可分,陈佐洱上月批评香港:“让一些本应放在历史博物馆里的东西跑出来招摇过市。”李少文指责香港邮政服务于政治,不咨询市民旧擅作主张。他说,如果香港当局一意孤行,不排除将发起抗议行动,号召市民在旧邮筒上系丝带,以示心愿。
香港前邮政署长谭荣邦,稍早在出席电台节目时明确表示,并非所有殖民时期的事物都需要改,例如香港很多街道名称,一直沿用至今,其中英皇道、太子道等均对应着当年的历史。谭荣邦表示不明白邮政署的用意,他认为遮盖君王标示是“欲盖弥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