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迟:八年抗战期间国军十大主力部队

一、第74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

蒋介石黄埔嫡系,从王耀武、张灵甫到俞济时。这个基本没有什么好解释的,应该没多少疑问。八年抗战中几乎打遍华中战场所有硬仗,而且多以主力使用,战功彪炳。从淞沪会战开始,1937年南京战役,1938年兰封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冬季攻势,1940年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上高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1942年浙赣会战,1943年鄂西会战,几乎是马不停蹄,席不暇暖。国民党在抗战时期有陆海空军武功状之设,为对部队团体之最高褒扬,该军即独得4轴。第74军在1940年以最新装备进行整编,改为所谓的“攻击军”,直属军事委员会,作为各大战场的紧急预备队。日军对这支国军中的王牌部队深为畏敬,并以“三五部队”称之。

该军抗战开始时组建,首任军长为俞济时,当时辖51师、58师。1938年初,将原来在淞沪会战损失惨重的阮肇昌皖军57师吞并,以后一直下辖这3个师。74军战斗力很强,编制较大,是4个攻击军之一,该军直辖有1个炮兵团、1个工兵团、1个辎重团、2个补充团等,有员额约3.5万人。1939年由王耀武接任军长,1944年施中诚任军长。该军为中部战场的救火队,先后曾参加过1937年的淞沪会战、南京会战,1938年武汉会战中的万家岭战役,1939年的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和冬季攻势,1941年的上高会战第一次顶住了敌人的进攻,获得了一号、二号武功状,但随即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被全军击溃。1942年参加浙赣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余程万死守常德,是抗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1944年参加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都没有出彩,但1945年参加湘西会战,打败了孤注一掷的鬼子,为其抗战历程划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主要将领有王耀武、俞济时、张灵甫、施中诚、李天霞、余程万、邱维达等。

二、第5军:编制3个整旅(师),5万余人,后期全美械。

第5军是国军最早的一个机械化装甲军,其第200师更是第一个装甲师。200师前身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直属战车营,杜聿明担任该师首任师长,为我国第一个机械化师,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也成就了5军历史上最辉煌的战斗。再次作为远征军参加滇西反攻。华东作战,大大小小无数战斗,败仗很少。(5军在一年里转换指挥部就达300次以上,可见其转战的频繁。邱清泉的“逢五不战”就来源于此。)成军以后,老杜便提出“训练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5军具“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1939年军事考核中被重庆军委会评选为全国第一。该军战术多变,最擅长的不是爆破而是炮火,且步炮协同密切,攻击时一般采用多梯队纵深配备,以密集队型波浪冲锋,攻击时间常常选择拂晓和中午,在山地常用多路攻击和迂回(如豫东战役战役解黄百韬之围),在平原和村落多采用正面攻击,中央突破。第一次印缅战役同古保卫战“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的铿锵豪言最终流传开来,成为那个时代的传世经典。

该军1938年10月组成,当时叫新11军,不久改称第5军,首任军长徐庭瑶(没有真正到任)由杜聿明代理,刚开始下辖77师、200师、新22师,由于77师部队不适合做机械化部队,1938年底就被调出,改由全部为出院伤兵组成的荣誉第1师代替,该师编制庞大,除3个步兵师外,还拥有2个装甲兵团、2个补充团、1个炮兵团、1个汽车兵团、1个辎重兵团、1个骑兵团、1个工兵团、1个特务营、1个通讯营、1个战防炮营和1个修造厂,拥有坦克装甲车近200辆,摩托车100余辆,最多的时候拥有军队近6万人,是国军4个攻击军之一,也是国军抗战期间最庞大的一个军。

1940年荣誉第一师扩编为军,调入96师,1941年又加强统帅部控制的炮兵2个营,1942年由于第一次缅甸战役中新22师退入印度,将新39师调入。1943年,原新1军军长邱清泉调任军长,并调出新39师,调入第49师。该军参加过1939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桂南会战,并在昆仑关打出威名,1942年参加第一次远征缅甸战役,大败而归,1944年参加滇西反攻战役,第二次入缅作战,是国军主力中的主力,战略预备队。该军主要将领有杜聿明、郑洞国、廖耀湘、邱清泉、戴安澜等。

三、第18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

18军是陈诚的起家资本,是五大主力中建军最早、历史最长,在军阀混战、抗日作战、国共内战中屡立战功,为蒋介石与陈诚所心爱之嫡系部队。18军的骨干基本上都是黄埔系,这些人都能以身做则,作战勇敢。18军的巅峰期是胡涟当11师师长时。胡涟系黄埔四期,由于其作战有一套,后共军送他一个外号“狡如狐,猛如虎”,从这个外号就可看出他有着优越的指挥才能。11师在军阀混战、围剿红军、抗日战争、内战中均立下赫赫战功。1943年,正当11师在加固石碑要塞的时候,日军发动了鄂西攻势。在渔阳关失守后,国军准备全线撤退,但18军要坚守要塞,掩护友军撤退。11师师长胡涟除鼓舞士气外,还写下遗书要与阵地共存亡。随着日军的疯狂进攻,阵地反复争夺,胡涟亲往阵地第一线督战。他们守了要塞1个半月左右,11师孤军奋战,直到友军全面反击并彻底击败日军为止。当时有报纸说石碑一战为东方之斯大林格勒,虽然过分夸张,但是这一役在整个会战的胜利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该军为陈诚土木系的大本营,装备精良。抗战初军长为罗卓英,当时下辖第11师、第67师。1938年罗卓英升官,黄维接任,部队也调换为11师、60师;武汉会战后该军下辖11师、198师、199师。1939年黄维他调,彭善接任,部队调换为11师、18师、199师。1940年方天接任军长,1942年将199师调出,调入暂编34师。1943年罗广文接任军长,暂编34师调出,调入55师。1944年胡琏任军长。1945年55师被裁,将118师调入。该军的武器装备和训练都是国军最好等次,兵力最高达到4万人左右。在抗战中先后参与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但由于有陈诚的缘故,很少被用在最危险的地方。该军主要将领有陈诚、罗卓英、黄维、彭善、罗广文、胡琏、杨伯涛等。

四、第10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美械。

该军在衡阳保卫战中最为出彩。以一个不满员的军(常德保卫战中损失巨大尚未补充完)17600余人,竟顽强抵抗日军4个师团10万余人的进攻达47天之久!创下了一个伤亡比和坚守时间的记录。虽然最后弹尽粮绝放下了武器,但是给日军以重大的杀伤。仅以日军防位厅战后统计来算,日军在进攻衡阳的过程中伤亡即达30000多人。此外在1939年冬季攻势大反攻、第二与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常德会战中均有突出表现。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是坚守长沙的主力,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为国军的反击争取了时间。常德会战中是最早打到德山接应74军57师残部突围的部队。代表人物方先觉。

五、第52军:编制装备不详,人数比较多,有4.8万人,装备则不见得怎么样,但战斗力强。

52军有个绰号叫“千里驹”,因其善于长途奔袭。在抗日战场上,52军先后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中越边境防御,在中国战场上都少不了52军的身影。香港歌星张明敏曾经有一首《爸爸的草鞋》,就是说的52军的故事。简单说说长沙会战中的52军:1939年,冈村集中了其精锐第六、第13师团5万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湘北一路猛杀。由关麟征指挥的第15集团军,下辖52、79、37三个军来阻日寇。其中就52军能打,充当主力。张耀明当时任52军军长,52军在新塘河与日军展开激战,守军赵成武部胡春华营自战斗一开始就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坚守3日,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阵地几乎被炸平,除7名重伤号先后退出阵地外,自营长以下全体官兵全部战死,无一生还,第3日拂晓阵地失守。在以后的2天里,双方展开了一场极其惨烈的阵地争夺战,失去阵地后,常常几经肉搏,又重新夺回。52军各部均英勇抗敌,其中以守草鞋岭的三营官兵尤为悲壮。营长史思华带领全营官兵500余人,在这里与5000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日军久攻不下,他们想不到在大军面前竟被一营把守的小小的草鞋岭挡住去路,战到第3天,谭异之师长打电话给三营“如无法坚持,不得以可向东靠”。可史思华回答说:“军人没有不得以的时候。”此时所有官兵决心成仁。第2日,全营500余人全部战死。日军支队长奈良晃少将毕恭毕敬地向他的敌人鞠躬。代表人物张耀明。

六、第71军:编制3个整旅(师),3万余人,后期全美械。

其原辖之87、88师属于国军仅有的3个模范全德械师之二,可谓铁血虎贲,先后参加淞沪、南京等会战,战功彪炳。抗战后期改编为全美械军,军长陈明仁系湖南醴陵人。1943年冬,日军渡过怒江,开始进攻滇西。陈明仁奉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之命,以副军长名义指挥71军,主攻龙陵,经过大小几十次激烈战斗,龙陵守敌2000人大部被歼。战后陈明仁接任第71军军长,1945年1月率部主攻回龙山,他采取空军出击,步炮协同,很快占领回龙山,歼守敌800多人。陈明仁也被联军视为“杰出的中国名将”。随后陈明仁协助友军攻克了中缅边界重镇畹町。不久陈明仁配合友军反攻湘桂,收复柳州、桂林等地。日军投降后,陈明仁部被调往无锡,担任南京、上海的卫戍任务。代表人物程明仁。

七、第35军:编制3个师,3万余人,前期国/日械,后期美械。

抗战中打出来的名将名军,傅作义的本钱。军纪优良,也有很好的装备。抗日战争中曾被称“七路半”军。同样在偏僻贫瘠的地区,傅部队的战斗力强于该地区的共军部队。

要说35军装备较差,是傅作义的杂牌部队,但因为其在抗战当中在绥远等广大地区起着重要作用,是绥西抗战的主力,也应该占一席之地。该军抗战初隶属阎锡山,仅下辖211旅、215旅、218旅,仅1万多人。但当年就参加了太原会战、忻口战役,到1938年阎锡山将73师拨归其指挥,该军下辖73师、101师、211旅。1939年傅作义脱离阎锡山序列,独树一帜,该军增编了新31师、新32师,加上101师共辖3个师,1940年又增编了骑兵旅(1941年缩编为骑兵团),1941年又加强了统帅部控制的一个炮兵团,至此该军主力军的面貌成型,拥有军队约3.5万。该军在绥远三面对敌,还能主动进攻,打了著名的包头、绥西、五原3次战役,收复五原城。此为国军抗战期间少有的主动进攻并获胜的战役,此仗之后,蒋介石不得不答应扩编其部队,给了傅作义3个军的番号。该军军长于1944年换为董其武,1945年为鲁英麟。著名将领有傅作义、董其武、安春山、袁庆荣、郭景云等。

八、新6军: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全美械。

印缅远征驻印军主力。新6军的骨干班底为新编22师,在编入新6军之前还是5军的主力,昆仑关的胜利也有新22师的汗马功劳。1942年底,5军回国新22师留印(当时隶属于新1军,军长郑洞国),换装美式装备,在兰姆伽整军经武,刻苦训练,在整个缅甸反攻战役中,新22师给日军的王牌18师团以毁灭性打击,攻克八莫、南坎、芒市,打通了遍染鲜血的滇缅公路。作为驻印军的主力,新6军异域扬威,在第一次滇缅作战失败后,几经曲折与磨难,在印度的蓝姆伽重获新生,在异国土地上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人的尊重、赞扬,后新6军成为首批进驻南京的部队。

该军于1944年5月同新1军分离,廖耀湘任军长,下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该军全部由美军装备训练,武器精良,为超编的全美械军,战斗力较强。该军参与了打通中印公路作战,后来由于国内局势严重,该军军部及新22师、第14师被紧急空运回国,第50师参与了缅中反攻作战,1945年3月50师改隶新1军,将方先觉的青年军207师隶属新6军。新6军在国内参与了湘西会战。代表人物廖耀湘。

九、新1军:编制3个整旅(师),3.4万人,全美械。

驻印军主力“天下第一军”。新1军的前身为新38师,财政部税警总团改编而来。1941年入缅甸作战,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了7000多名英军和记者,由此声名大振。第二次印度缅甸战役,其武器新颖精良,智取强攻,歼灭野人山敌寇;孟拱之战围攻密支那、八莫,整个反攻战役中战果辉煌。缅北与滇西的反攻战是八年抗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彻底胜利的一次歼灭战。

该军于1942年12月在印度组成,首任军长为邱清泉(未到任,老蒋怕他和美国人搞不好关系,1943年1月又换为郑洞国),下辖新22师、新38师,该军全部由美军装备训练,武器精良,为超编的全美械军,战斗力较强,1944年5月随着反攻战斗的进行,又从国内调来3个师,蒋介石命令将5个师分编为2个军:新1军军长由新38师师长孙立人升任,下辖新30师、新38师,该师参加了打通中印公路作战、缅中反攻作战,作战胜利后,又于1945年3月将新6军之50师改隶属于新1军,全军4万多人。主要将领为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李鸿等。

十、第8军:编制3个整旅(师),2万余人,全美械。

抗战中表现非常优秀的部队,国军1944年反攻缅甸时的远征军的主力,荣誉一师更是老兵不死。

参考1:第7军。该军为桂系军队核心,武器装备较好,官兵训练水平较高,曾在北伐中被称为“钢军”。抗战初军长为廖磊,下辖170、171、172师,约3.5万人。1938年军长先后换为周祖晃、张淦;1939年将170师调回广西;1942年将173师调入其建制;1943年军长换为徐启明。该军由于是桂系的血本,在抗战中虽然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常德会战、豫西鄂北会战等,但均没有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也没有太大的建树。该军走出来的主要将领有李宗仁、白崇禧、廖磊、李品仙、周祖晃、张淦等。

参考2:第13军,该军是汤恩伯部核心,是第一战区主力部队,抗战初军长为汤恩伯,下辖第4师、第89师,此年参加南口战役,为其博得勇敢善战的美名。1939年,汤恩伯为了吞并张轸的110师,将军长让给张轸,但随即又由张雪中接任,该军下辖变为23师、110师、128师。该年参加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起了很大作用,另外还参加了武汉会战。1939年在第五战区编程内参与南昌会战、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部队编程也换为89师、110师、193师。1940年193师调出,新组建了新1师编入序列。1941年参与豫南会战。1942年由汤恩伯干儿子石觉接任军长,并将110师调出,将第4师调入。1943年将新编第1师调出,将89军之117师调入。1944年该军在豫中会战中惨败,战败后117师改隶暂1军,暂16师改隶13军。1945年暂16师被裁,第54师转隶之。该军装备精良,前期战绩也不错,但腐败很快,因此无法保证晚节。该军主要将领为汤恩伯、张雪中、石觉等。

(排名不分先后。)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