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9月30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日前,中共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及中共官员不作为行为核查问责情况,其中透露了近年来中国日益严重的囤地现象。据称,截至今年8月底,中国全国各地已处置闲置土地31.25万亩;一些曾经的“地王”、知名开发商都曾存在囤地行为,一些省份清查出的闲置土地逾10万亩。当局屡屡誓言要打击这种通过囤地惜售牟取暴利的行为,却越禁越囤。有舆论指,囤地现象背后,牵涉着巨大的政商关系,不是下发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
据陆媒报导,据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透露,近年来,地产开发商“囤地炒地”现象十分严重,且有越演越烈之势。利用楼市调整期低价拿地后却囤地惜售,让开发商赚足了暴利,也推高了房价。
建设银行的一项统计显示,从二○○一年初至二○○七年五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商累计购置土地面积二十一点六亿平方米,但实际仅开发完成约十三亿平方米,近半数土地被囤积和倒卖。陆媒称,楼盘拖延开建早已成为地产业的“潜规则”。
据陆媒报导,位于上海南京路的一个楼盘,近期报价一平方米达八万至十万元。然而,其所在地皮却是一九九二年首次拿地,当时周边楼价不到千元,该楼盘“在建”逾二十年,屡屡停工,按照开发商如今开出的楼价,足足上涨约百倍。而海南省土地闲置时间最长达二十多年,期间部分土地的周边楼价不知翻了多少倍
对此,香港《东方日报》日前发表评论称,中共政府针对“囤地惜售”现象年年都在下发相关的通知、文件,明确要求整治,整治手段也花样百出“让人叹为观止”,但结果依然是“年年禁囤年年囤”,根本没有任何改变。原因就在于,在中国从事地产业的人通常都“非富即贵”,很多地产公司的背后都有“太子、公主、夫人”在撑腰,有恃无恐,任意妄为。致使相关文件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在北京奥运会前,企图把囤地多年的郭文贵“盘古大观”地皮收回,结果被郭文贵勾结国安部副部长马建偷拍他与情妇的不雅视频,并直接捅给了胡锦涛,结果刘志华被迅速免职并锒铛入狱。
文章表示,这些能够囤地都不是一般人,他们背后有巨大的政商关系,“你敢收他们的地,他们就有能量摘了你的乌纱帽”。可以说,“打击开发商囤地,实际上触动了中国最隐秘、最庞大的政商关系”,这不是单凭开个会、发个文件就能解决的。
针对这个问题,陆媒《新京报》日前也发文分析称,囤地对社会的危害不小:一方面导致房地产供需被人为扭曲,形成地价攀升、房价走高恶性循环;另一方面,由于建设周期拉长,使正在销售规划中的住房产权大大缩水,囤地惜售,也导致房价不断上升,加剧普通民众生活痛感,进一步加剧民众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文章认为,地产开发商囤地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原因在于:
首先,地方政府往往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中共各级地方政府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几乎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三分之一以上。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使得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形成了特殊的共生关系,这一“软肋”被开发商抓住,囤地现象自然愈演愈烈。
其次,房地产开发的暴利,足以让开发商们冒天下之大不韪,从而让中央禁令成为一纸空文。
再次,各级地方政府受房地产利益羁绊,丧失严格执法底气。囤地中还存在部分官员参与囤地、圈地和违规变更规划,以权谋私,违法违规倒卖土地。
因此,要整治囤地行为,不能单纯把责任推给开发商,需综合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