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7月14日讯】伊朗核谈判从维也纳开启,如今又自维也纳落幕,持续12年。
2002年8月,伊朗被指秘密建造铀浓缩设施和重水反应堆,引发国际关注。
2003年9月,国际原子能机构首次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2003年12月,在法德英三国斡旋下,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伊朗一直强调和平利用核能资源的权利,并在暂停铀浓缩活动方面多次出现反复。
2006年1月3日,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反应。
2006年1月中旬,联合国安理会正式介入伊朗核问题,决定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把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
2006年12月,由于伊朗拒绝停止铀浓缩活动,安理会通过第1737号决议,首次对伊朗实施制裁。
截至2010年,安理会共通过6份伊朗核问题决议,实施4轮制裁。
2013年:在日内瓦举行的谈判达成临时性解决方案,同时双方寻求通过谈判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2014年:伊朗未能按要求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之后谈判的最后期限两度延期。
2015年3月:各方进行了密集的多边及双边会晤,但由于各方分歧犹存,直至3月31日最后期限到达前,都未能达成框架性协议。
2015年4月:伊朗与六国宣布达成框架协议,并将双方达成全面协议的死限定在六月底。
2015年6月-7月:伊朗与六国在维也纳展开最后一轮密集磋商,并在两次延期加时磋商后,于7月14日完成这场,长达9年的马拉松式谈判。
新唐人记者曹菁综合报导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5/07/14/a1210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