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7月13日讯】(新唐人记者明志综合报导)今年成都市考古队距离万佛寺旧址附近的考古发掘工作7月初结束,一座古代园林式景观遗址露出真容。据成都市考古队的负责人透露,这里极有可能是盛唐时期“净众寺”内的一处园林。
据华西都市报报导,今年3月,距离万佛寺旧址不远处的通锦路3号一个项目开始施工,成都市考古队进驻了工地,开始抢救性发掘。截至7月初发掘结束,成都市考古队共发掘了约2500平方米。这其中,最重要的发现,是全长约90米的唐代砖砌沟渠和人工池塘。
发掘现场,青砖铺就的水渠蜿蜒曲折,最宽处有近6米,最窄处不足1米,深1.6米。砖石大部分是唐砖,中间偶尔夹杂的花纹砖,则是来自较早的南北朝时期。易立说,西侧为水流入方向,分叉后一支向南回旋呈“山”字形,另一支流向东北,被后期修建的水池所破坏。
在池内,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中晚唐至五代时期的建筑构件和生活用瓷,推测其修建和废弃回填的时间与水渠大致相同。也就是盛唐时期修建,五代末到北宋初全部废弃回填。水渠旁,还能看到乱石铺就的建筑基址和一口水井,不过,这座同时期的建筑保存很差,连形制也搞不清楚了,因此无法复原出来。
在现场,出土了汉代的“镇纸”,证明这里已经有文化活动。大量的唐、五代时期生活用瓷器以及瓦当、板瓦、青砖等建筑构件,瓷器器型又以碗、盘、盏、罐、壶等为主,主要为本地青羊宫窑、琉璃厂窑和邛窑产品,兼有少量外地窑口的青瓷器和三彩釉陶器,证明这里已经有人定居。
两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成都兴建了大量寺院。《成都通史》中说,根据存留的历史文献记载,可查询到这段时期成都的寺院,就有43处,包括了大慈寺、多宝寺、草堂寺等。
四川省博物院的一件南朝梁中大通五年释迦像题记中,记录其功德主为鄱阳王世子萧范(任益州刺史),供奉于“安浦寺”,便是净众寺南朝时的称呼。而四川省博物院馆藏的万佛寺出土的唐代石造像,雕刻精美。这说明,至少在“会昌灭佛”之前,位于“郊外”的万佛寺仍香火旺盛。
遗址东北侧,曾出土大量的万佛寺石刻造像。遗址中水渠的北段,还有一处外壁保留着不规整的台阶。石像笨重,废弃后不会散失到距离原存放地点太远的地方。种种迹象表明:这处园林式人造景观的修建和唐代净众寺的历史,或有一定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