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秦人:“僵尸肉”入境谁该感到耻辱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10万余吨!其中很多还是“僵尸肉”。相信看到这样的数字,每个人都会感到深深的惊讶。然而,这些还只是6月份的一次专项行动中就揭开的黑幕,须警醒的是,这种疯狂的黑心走私是否普遍存在?

从记者的调查和海关给出的信息显示,走私冻肉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不论是在边境“蚂蚁搬家”式的运送货物,还是在国内肆无忌惮地销往各地,这些案件细节都揭示出,它已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并且规模庞大、范围极广。日常监管为何会被轻易击穿?这是在震惊之后,我们必须发出的疑问。

如此大数量的冻品走私,从其在国外采购到最终成为“食品”进入国人口中,要经过层层关卡,本应有海关、食品药品监管、工商等多个部门层层把关。

尽管此次执法部门成功打掉了21个走私团伙,但日常监管中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在食品安全监管的多个环节中,若能严格执法,走私冻品又怎会形成一条蔓延开来的产业链。食品安全领域的特大案件的频频出现,反映的正是日常监管的乏力。要知道在这些特大案件背后,已有为数众多的公民遭受到了健康威胁。

面对“僵尸肉”入境,让人想到了“洋垃圾”围城,都同样的是将国外不用的有毒“垃圾”非法运回国内加工,牟取利益。相似点还包括,监管都没有拿出应有的态度,将这些“垃圾”有效拒之门外。而大量人员为了牟利加入到走私冻品的团伙之中,并且配合默契,则显示出行业基本自律能力的消失。

食品安全需要法治,也需要良好的行业自律,从根源来看,执法的刚性是前提,执法不是常态,违法者不能受到严惩,那么非法牟利的冲动就难以遏制,行业自律就无从谈起——因为他们会以不择手段快速生财为唯一目的,法律和职业道德不再被信仰。

在安全问题上,有效防范机制的建立才是最重要的。人们更希望看到,某种食品安全问题在露出端倪时,就能够被执法者依法查处。从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到“僵尸肉”,人们对其的关注会随着时间流逝慢慢降温,然而在这些惊人的食品安全事件背后,一些共性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就会持续萦绕在人们心头。

而食品安全事件的长期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如前几天在一次会议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坦言,2008年的婴幼儿奶粉事件是我们永远的心痛,“现在消费者纷纷直购、代购、网购进口奶粉,这是中国奶业人的耻辱”。

知耻而后勇。面对“僵尸肉”入境,是否有人感到深深的耻辱?

文章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