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6月11日讯】中共当局再度推出网络管理新措施,即将开始向全国公民发放“网络电子身份证”——eID(electronic IDentity),并纳入“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与银行识别挂钩。当局称这一措施能避免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和网络诈骗,但也有分析认为,当局此举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强化对公民网上活动的追踪和掌握,为网络实名制“暖身”。
据中共媒体报导,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已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的安全审查,开始向公民签发网络电子身份证“eID”,应用于社交网络、网络交易、电子政务等各种网络虚拟活动的身份识别。
上海《新民晚报》引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eID事业部负责人的介绍说,每个公民只能有一个与其真实身份对应的eID,可以“一次签发,各处使用”。公民在不同网站进行信息注册和网络交易时,不需要提供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也不用再记忆各种繁琐的账号和密码,使用eID就可以直接与公安部系统联网验证身份。
据《北京晨报》描述,eID不是像“居民身份证”那样的证件,而是搭载在一张银行卡的芯片上,可以用读卡器或NFC智能手机背面读取识别。截止到今年5月,载入了eID的工商银行金融IC卡,已经在大陆发行1600余万张,上海银行、民生银行信用卡等,也即将发行载入eID的金融IC卡。
尽管当局声称,eID的使用,可避免公民个人信息的泄漏,防止网络诈骗和骚扰电话,但大陆网民对此并不买账。有分析指出,在中共当局对互联网严格监控的背景下,推行电子身份证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有关部门对公民网上活动的追踪掌握。
中国互联网网络自由观察人士野渡:“我们看官方推行的措施,不是要看它声称是怎么样,而是要看到它背后隐藏的真实目的。就像这次网络身份证, 对网民在互联网上的活动,基本上都是能达到审查、跟踪的目的的。在我看来,它这种措施,就是一种提前把网络进行网格管理的一个具体的措施。方便打压和控制公民的言论。”
中国互联网网络自由观察人士野渡表示,早在两年前,一些互联网人士就已经预测到,总有一天,当局会向全民推行网络身份证。
野渡:“事实上,我们都清楚,这几年来,整个包括官方控制互联网的措施,从网络实名制到微信、微博的那种恐吓和审查、删号,到现在进行网络身份证控制,它整个是一脉相承下来的,所以我们可以预计到, 网络身份证后面能够带来的官方管控手段的变化。”
大陆媒体曾介绍说,eID用户在“网络身份证管理中心”可以管理自己在互联网所使用的服务,也可查看在互联网留下的所有足迹。比如用户注册使用了Facebook、QQ、人人网、开心网等,在“网络身份证管理中心”都能直接使用这些服务而不需要再输入账号密码。这意味着eID可以储存和阅读诸多个人信息,而有权进入网络身份证系统的政府部门或公司,则可以监控并滥用这些信息。
一位署名王海涛的网民在《泡泡网民报告》上刊文指出,通过网络身份证的使用流程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可以实现对网络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留存记录的身份监测系统,它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网络监测。”
文章还指出,大陆近期曝光了国安部副部长马建勾结商贾,利用手中的国安技术授权,监控监听竞争对手、打击异己,在权贵争夺战中强取豪夺的腐败事迹。这个事例有力地证明,所谓对网络身份证负有“恰当使用”责任的强力部门,根本不具有被信托的资格,但这恰恰是网络身份证的真实处境。
采访编辑/张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