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批准通过金额达一万亿的地方债置换计划,究竟是什么一回事?
要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首先要明白地方债为何物。严格来说,地方债并非地方政府的债,而是地方项目的债。地方的项目,要是有利可图,官员又岂会将机会拱手相让予公家?这只是人之常情,简单常识。
地方项目不但是无利可图之事,而且当地政府也没有强烈明显的动机去好好监管当中开支,所以,地方债背后,都是没有收益的烂钢筋水泥,也就是自09年以来,GDP增长中的“水分”。按照我的观察和粗略计算,中国每年的GDP增长当中,保守估计最少三成属于这种没有实质经济价值的浪费,而且所占份额仍在不断提高。
中国式的增长,只是自欺欺人的玩意,不可能长久持续。我可以预见,在面前有两条路:
一,承认错误,改变保七保八等的数字游戏,并且在财务上紧缩,以时间换取空间,让市场和社会渐渐修复过去的错误。这种国退民进的方针,不但代表了政府权力的制约,也代表了官员少了以权谋私的机会。
二,继续以财务手段掩饰错误,也会导致政府规模和影响更进一步扩张,结果只是制造一个更大的问题。有朝一日,全国上下将要面对更困难的抉择,直到情况不能继续下去。
以史为鉴。七、八十年代的日本,由于政府奉行保护主义,一方面鼓励出口赚取外汇,但同时又排挤外来的货物,令资金留在国内。这些剩余资金没有出路,政府就诱导企业和地方政府去进行基建。与此同时,资金过剩也促成了八十年代的房地产泡沫。由企业和地方政府兴建的工程,许多都是中看不中用的大白象;但日本人胜在有种执著的民族性,大白象工程当中只有极少数的豆腐渣。不过,最终美丽的构想,结果造成极大的浪费;日本的经济一蹶不振,至今仍然是经脉尽断。今天的中国,毫无疑问是走在日本当年衰落之路。最理想的结局,就是假以时日因为社会和城市的增长和扩张,忽然令由没有使用价值的基建变得有用。可是,中国正处于人口低增长的阶段,农村和城市的格局也大致稳定下来,再进一步有大变迁的机会不多。换言之,以时间来等待奇迹出现的希望,很大机会落空。
事实上,地方债置换实质就是债务重组,将债务延期,令银行减低回报。根据国务院资料,地方政府因债务重组一年最多减少五百亿元利息支出,其实就是银行的损失。当然,对银行而言,少收一点比起一点也收不到好。要是最终连银行制度也出现问题,要由中央人民银行拯救,那就是另一场金融危机,结果也不会好到那里。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地方债置换后,中央人民银行容许商业银行以新债作抵押,获取信贷额。说这不是量化宽松,是浅见,也是盲目追从中央的文宣讲稿。我只是担心,这次财技开了一口坏先例,构成道德风险,变相鼓励地方政府更加挥霍无度,令银行更不顾风险。说到底,中共不愿意去面对和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例如权力过分集中、政府规模过大、官僚权责不匹配、政权没有问责和制度内的权力制约等,以财技小修小补,对扭转通盘局势,没有帮助。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