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4月19日讯】(新唐人记者唐迪综合报导)中共十八大后,在重重社会危机中新上台掌权的习近平等人发起一场反腐运动。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现任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掌管下,中共最高纪律检查机关“中纪委”成为替习近平“打老虎拍苍蝇”的先锋。由于中共一向采取极端封闭的黑箱作业方式处理大案、要案,中纪委在媒体的眼中也就带上了浓厚的神秘色彩。日前,有中共官方媒体发文披露,中纪委查案办案的一些细节,揭秘其“快速安全办案”的秘诀。
北京青年报在4月19日的报导中,披露了北京市纪委办案的几个重要环节,即一些办案的技巧与手段。
报导称,首先在查找线索这个环节,借助电脑分析信访举报材料是一个看点。
据称,在中共反腐高压下,“违纪违法”行为手段日趋隐蔽,案件线索的排查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中纪委开发了“信访举报计算机分析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工作人员分析信访举报材料,以便更快速有效地梳理筛查可查性较强的案件线索。同时,中纪委还与公检法、审计等部门建立协作关系,实行案件线索共享和移送。
第二,在查办案件环节:秘密调查快速行动是中纪委办案的关键,而具体操作中发现的一些细节,比如照片、数字往往都是重要的突破口。
报导表示,在初核阶段,一般以秘密调查为主,秘密接近知情人,秘密掌握“违纪”者的动向,有时几路人马同步调查取证。而调查取证后最关键的是快速行动,避免因慢而贻误战机。同时,在具体操作中要留心细节,如一个小纸条、一张照片、一组看似随意记录的数字等,都有可能成为案件突破的重要线索。比如“银行卡里的钱花了,一定要查到每笔钱干什么了,还要有人证。请客吃饭了就要去饭店查,都跟谁吃的”。对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抠得越细,就越容易突破。
第三,在攻克“对手”环节:把握“先易后难”的原则,“小人物”成为首攻对象。
据披露,中纪委查办案件主要在谈话室进行,因而如何在与“违纪”人员的谈话中取得突破,成为关键问题。
据介绍,中纪委办案人员在工作中掌握了几大策略——1.“先易后难”原则,把“小人物”作为突破案件的首攻对象,因为“小人物”问题性质往往不太严重,一般不愿也没有必要替主要人物“顶雷”,而这一招屡试不爽;2.因人而异,突破违纪者心理防线。比如对“夸夸其谈、虚张声势”者,办案人员往往“围而不攻”,从其心态变化中寻找突破口,对“负隅顽抗”或乱编一气者,往往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比如切断调查对象和外界的联系是原则性的,而一些“人性化”的举措和感情攻势是灵活性的;4.把握好出示证据的时机是核心要务。
第四,保障调查期间的安全:谈话室全面软包装,并有24小时视频监控。
据透露,北京市的各级纪检部门都在办案安全方面进行了专项的投入,设立了经过特殊处理的“谈话室”。这些谈话室的墙体、地面、门窗、桌椅、电源等全部进行了软包和防护处理。比如窗户就加装了栏杆,桌椅上都加装了类似皮套的外衣,里面还有海绵,撞上去没有痛感。这些都可以防止违纪违法人员出现跳楼、撞墙等行为。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案件查办监控室,安装了监控系统,实现同步录像、录音、存储、检索等功能,确保监控区域不留死角。办案人员与谈话对象的一举一动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谈话内容也一清二楚。
此外,去年大陆媒体还披露,中共北京市纪委的“谈话室”装备。除了“谈话室”中全面“软包”处理的细节外,报导还透露着谈话室的隔壁则设有专门的指挥间。指挥人员和办案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系统,进行即时的信息沟通,这样就可做到“不动声色”地调度,无须打断谈话的节奏。
报导称,谈话是一个攻心的过程。谈话环节事先难以设计,需要临场灵活准确地运用证据,还要进行紧张的“心理战”。
据报导,纪委的办案基地多位于荒无人烟的深山中,有荷枪实弹的武警重兵把守、戒备森严;办案大楼有讯问室、询问室、心理测试室、侦查指挥室等,监控摄影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