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又拿雨伞说事了。这回是在漳州。一个处在舆论风口浪尖上的地方。
根据视频显示的画面,伞下的主人公是漳州市环保局局长丁晓岩,帮他打伞的是一位白衣女子。局长在伞下,女子在雨中。视频传到网上,一些在隔墙扔砖中尝到过快感的网友暗讽,“无臂官员亲临事故现场,好敬业!”有的网友干脆叫板,希望查一查这个最新版的“打伞哥”。昨天下午,南方都市报就此采访漳州市外宣办工作人员时,对方解释称,打伞的只是会场工作人员的主动行为,属于无心所为,相关画面遭到网友误读,“肯定没有谁让人给领导打伞,更不可能有领导主动要求别人给他打伞”。
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对于这个特定的人物,舆论表现出来的情绪显然不咋的。在这段画面中,不同的视角,确实能解读出不同的效果。比如,有的人可以解读为领导干部冒雨接受记者采访,而有的人可能觉得下这么大雨,局长连带把雨伞出门的习惯都不养成,摆明了是被伺候惯了。比如,有的人觉得领导也是人,众人遮水他独淋雨,同样也是不人性化,而有的人觉得不是民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高,而是这种缺乏生活常识的作派关键是缺乏平民意识;比如有的人在雨中这一幕里感受到的是良好干群关系,而有的人看到的是马屁与马主的默契和谐。
很遗憾,对于漳州的环保局长,并没有太多的人愿意往善意的方面去解读他伞下的形象,而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他出门不带雨伞的心态。这种几近暴戾的情绪之所以能够迅速扩散,并得到网友的响应,除了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本身引发的情绪蔓延之外,丁局长在画面中雨伞下安然若定的神情,如果按照严苛的官员高标准来给旁观者打分,这伞下的形象确实有着不尽人意之处。因此,当地官方将其完全归咎于网友的误读,恐怕也是有失公允的。
一个习惯自己打理日常生活的人,这样的天气出门不带雨伞是说不过去的。丁局长身边的记者、工作人员都自备了雨具。丁局长这天正好忘了这茬不要紧,但一个习惯了在受人帮助时心有谦敬之意的官员,突然自己的头顶不下雨了,应该是知道自己被人照顾上了,也应该知道有太多的官员因为被人打伞而引发过舆论的不满过了,多少应该有些顾忌的姿态。没顾忌也行,不知道帮自己打伞的是位女性、并且不知道这女子为了帮他打伞自己淋在雨中也行,说声谢谢总是应该的吧?
很遗憾,这一幕,丁局长就像没发生过一样。
但这一幕,却映在了旁观者的眼里。
应该说,网友由此料定雨伞之下受之无愧的丁局长小节之外必有大节问题,这种思维是相当粗暴的,也不符合法治社会公民应有的素养。但一把雨伞之下的官员形象能够如此凌乱人心,官员自身还千万不要觉得有太多的委屈。网友可能会误读官员身后的大节,但读得懂视频画面中的细节。可能会误读伞下官员的主观愿望,却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读得懂他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读得懂这种习惯与能力的成因与自己的区别所在。
一把雨伞不能给一个官员的大节定性。但一把雨伞应该成为很多人当官做人的诫训。丁局长如果没有误读网友的情绪,就不要有太多的委屈。下雨天出门,跟老百姓在一起,还是自己带伞自己打伞为好。养成习惯就好。关键不是怕误读,而是养成一个跟老百姓没有太大区别的好习惯。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