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平巨大压力 习近平自曝与别人不同

【新唐人2015年04月01日讯】(新唐人记者李慧报导)中共前任总书记习近平知青经历,不仅他自己经常提起,也被认为直接影响到他的政治理念。近日,习王形容反腐斗争进入胶着状态,外界观察习阵营与江系腐败集团的博弈到了生死决战时刻。3月31日,学习小组重提习近平在去年中共中央文艺座谈会上,对作家梁晓声说的一句话“我跟你笔下的那些知识青年不一样”,引发外界关注。

习近平:我与其他知青不一样

学习小组3月31推荐《秘书工作》杂志对梁晓声的访问。在这个采访中,记者提到梁晓声去年10月参加中央文艺座谈会时与习近平进行的一个简短的交流。

梁晓声回忆,当时习近平对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晓声,我跟你笔下写的那些知识青年是不一样的。”

梁晓声当时愣住了。梁晓声认为,习近平的重点在紧接着的另一句话。习近平又说:“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

梁晓声表示,他们这一代曾经做过知青的人中,有很多人背负政治包袱,被打上了形形色色的烙印,甚至返城后还走不出那个阴影。

那么,习近平认为自己跟其他的知青有什么不一样呢?从耿飚的女儿耿莹对习近平的评价或可略见一斑。

无独有偶,3月23日《共识网》刊登了一篇对现任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会长耿莹的采访报导。耿飚一直被外界视为是习近平的政坛带路人。

72岁的耿莹认为,习近平是一个绵里藏针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性格非常坚韧。

耿莹提到习近平当年的知青插队经历,“从他插队的经验可以看到,他要干一件事情,一定会划一个句号,这个句号也许不一定完美,但一定都是有介面的。”

习近平从最安逸的生活到艰苦岁月

习近平自己不止一次的向外界谈及曾经经历的知青生活。那段“修地球”的日子,让他了解了中国底层的生活状况,必然对他的执政理念影响深远。

1969年,还在读中学的15岁的习近平从北京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开始知青生涯。当年习近平住窑洞、平整田地,整段知青岁月相当艰苦。

《华尔街日报》曾这样描绘习近平在插队前的安逸生活:习家享受着(中共)党内最高级别的待遇。习家人住在北京的一套大四合院里,家里有数名保姆和厨师,出门乘坐的是前苏联产的小汽车。习家子女上的是精英学校,还能接触到外国的书籍和电影。

《洛杉矶时代周刊》曾在一篇文章中对习近平在插队时的艰苦条件描述为:“炕上只有一床很薄的棉被,只有一个木桶当做厕所,晚餐基本只有小米粥和粗粮。”

《华尔街日报》提到,习近平2003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一起插队的知青大多数人都去参军后,他度过了一段非常孤独的时期。这是他和同龄人的另一个不同点──大多数他的同龄人在下乡期间都是和其他城里来的知青呆在一起的。

习近平别无选择,只能适应农村生活。习近平在文中描述他如何在开始与村民交流之际获得了自信以及对中国现实的认识。

习近平清华毕业后,再度与其他同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政。他的一位朋友曾问他为什么选择从政,习近平回答说,因为这是他擅长的。

知青经历让习近平“谁怕谁”

在目前的中共高层中,包括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李源潮等都有过类似经历。

自从打响反腐运动擂鼓后,习王阵营与江系展开生死博弈。据港媒报导,习近平曾遭遇6次暗杀。

有趣的是,有知青经历的习近平、王岐山把这段经验放在了反腐运动中。在受到江系的威胁时,据悉,王岐山说:“有人说知识份子打不过流氓,我们知青过来的人就是流氓,怕谁?!”

习近平也曾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有类似的话语。习近平称:“反腐不设名额,有多少捉多少”,“有人威胁说要我们走着瞧,我要正告他们,谁怕谁!”

观察者分析,学习小组突然重提习近平与梁晓声这段关于知青经历的对话,结合当前反腐打虎形势的严峻,或是向外界透露,即使在重大压力下,习近平依然反腐到底。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