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月13日讯】 在佛教中,僧人死后所遗留的头发、骨骼、骨灰等,称为舍利;遗体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则称为舍利子。不久前,湖北襄阳市考古队在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中发现了5颗五彩舍利子,目前已存放于该市的博物馆中。
据陆媒《楚天都市报》报导,半个月前,襄阳市考古队在清理岘山脚下的安乐窝墓葬时,意外在墓葬顶部的石龛上发现了一个绘有图案的八角形盒。盒中,装有5颗大小不一且形状各异的晶体颗粒和一枚刻有“金玉满堂、大定通宝”字样的钱币。
2014年12月25日,经过参与“第二届襄阳道安论坛”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佛教高僧的鉴定,初步确定5枚晶体颗粒物为珍贵的五彩舍利子,而存放舍利子的盒称为佛龛。
据襄阳市博物馆张靖介绍,5颗舍利子呈红、紫、蓝、金四种颜色,其中最大一颗直径约30毫米。它们在灯光下熠熠发光,难得一见。
据报导,墓主的身份不是佛徒而是明王府的门官。考古专家表示,这很可能是跟墓主人生前有佛教信仰有关。
舍利子在佛教中受到至高的尊敬和供奉,被视为佛教高僧生前的功德慈悲和智慧的一种体现。有资料称,佛家、道家的修炼者在长期练功时会积聚一些能量物质精华。佛者能量聚在头部,道者则聚于下腹丹田,在修炼有成的僧人或道士离世后,其遗体火化时就会出现这种精华物质的结晶,人称“舍利子”。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5/01/13/a1168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