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1月29日讯】(新唐人记者梁东综合报导)一个早已被拆除的设备,在专家评定时竟通过验收,一份子虚乌有的“经济效益状况表”,在申报时也一路畅通。中国大陆科研项目的造假情况日前再次受到关注。有网友痛呼“中国哪一行不是这样?连扶贫款一样贪,问题在体制。”
无产品无效益 项目却获验收通过
据大陆媒体报道,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正桂实施的一个科研项目(“反应精馏耦合高效萃取制备99.7%甲缩醛的工业化研究”),涉嫌在不具备评审条件的情况下通过专家组验收,获取江苏省教育厅扶持资金12万元以及南京师范大学配套项目经费50万元,甚至凭此获得了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优秀专利奖。
根据举报材料,在专家组评审该项目时,所考察的工厂根本没有任何生产甲缩醛的装置,也从未生产过甲缩醛产品,但是项目却获得“通过验收”的意见。
江苏省教育厅科技产业处声称,他们只从管理层把关,无法从技术层来核实,项目的研究内容、创新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均由学校把关。
不仅如此,顾正桂的这个项目还涉嫌伪造经济效益,获得江苏省知识产权局2011年12月颁发的江苏专利优秀奖。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专利处吴处长向记者出示了该项目的申请书,其中的“经济效益状况表”一栏明确显示,该项目在2009年-2010年间,共生产工业级甲缩醛16200吨,99.7%甲缩醛3980吨,总计新增产值12235.8万元。
然而,如上所述,从未生产过甲缩醛产品的工厂是如何创造出这些价值的呢?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专利处对此表示,他们举办的评奖活动本着相互诚信的原则进行,被评奖人对自己提供的相关材料真实性负责,该局更多的是从程序上进行审核,根本无法确保每个材料能够万无一失。
科研腐败比比皆是
近年来,科研腐败已成热点话题,违法违纪案件时有曝光。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出现的恶性问题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今年10月,大陆官方发布了《2013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共投入科研经费高达11846.6亿元,比上年增加1548.2亿元,增长15%。
但另一项中国大陆科协曾发表的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陆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如此推算,仅2013年一年,中国起码有7000亿的科研经费被挥霍一空。
这么大笔的钱怎么随意就能到了各科研部门甚至个人的手上?上面的例子证明了各个所谓审批、监管、验收部门毫无责任感可言。造假也能过审批、不论证也可立项、没条件也得资金、未完成也过验收。
据了解,由于中国大陆巨额的科研经费,掌握在少数不懂技术的行政主管部门官员手里,造成种种权利寻租的怪象,经费的分配不是基于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优劣,而是看关系。科研经费“扩大用途”“挤占挪用”已成普遍现象,有的单位用作工资福利。有的用作会议费、考察费、出国费用,甚至有的用来买车、买家具、装修、盖房子。
纳税人的血汗钱,就这样被百万、千万、上亿的侵占贪污掉了。
如网友所说:中国哪一行不是这样?连扶贫款一样贪,问题在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