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学客串一堂课,题目是“社会演变与公民参与”,内容当然离不开进行中的占领运动。
课堂里四十多位大学生,都是不足二十岁的年轻人,青春就是本钱,他们的眼睛,绽放着光彩。
我做了简单的统计,九成人有参加罢课,大部分或深或浅参与占领行动,各有岗位和角色。有两位女同学尝过催泪弹滋味。
一位女生,犹有余悸,说当时真有“六四”重演的感觉。示威者手无寸铁,全副武装的防暴队竟然向他们发射催泪弹,没法想像警察下一步会做什么。“六四”发生时,他们还未出生,对年轻学子应该是遥远的事,但87枚催泪弹,令他们联想起“六四”,年轻人的创伤没法弥补,对这个政权的愤怒,永不磨灭。
谈到我们几代人对香港的承担。我的上一代是过客,香港只是借来的时间借来的地方,只要饱暖,只要有瓦遮头就心满意足。在大陆的惨痛经历,对政治不但冷感,更是害怕和回避。政权是斗不过的,是铁律。“众地莫企众事莫理”,成为了他们一生的行事哲学,更不断灌输给下一代。
我们这一代,基本生活问题解决了,一切也算顺顺当当,绰绰有余。部分人时有游行集会,但所谓抗争,后果都要精密计算,典型中产,很惜身,不会全程投入,对香港承担不足。不少人都有后路,斗不过政权就逃。八九“六四”后香港有移民潮,九七回归前又走了一批,近十年虽有不少人回流,但最近局势转坏,移民又成了中产话题。
我问在座的年轻人,对他们来说,香港是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有想过移民吗?他们都说,香港当前的景况,真的令人忧虑,对政府也非常失望。但他们异口同声,有责任要改善要把这个地方变好,香港是他们的家,没想过要移民。
从他们的眼神和语气,感觉他们发自内心。眼前的年轻人,可算衣食无忧,认定香港为他们的家园,投身坚守,不易动摇,他们对香港的承担,是几代人里最坚定的。
感谢每位付出过的年轻人,经历这场运动,特别是催泪弹的洗礼,在你们身上,让人看到了未来的希望,无论结果如何,你们的坚定和决心,令香港从此变得不一样。
原文载于《明报》观点版。
文章来源:独立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