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网上把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看完,本想通过收看这部电视剧对粉碎“四人帮”后中共建政以来唯一值得怀念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做一番回忆,但看到的却不是真实的历史,而是对邓小平颠三倒四喋喋不休的颂扬。这部电视剧把中共的颂扬领袖的文化推向又一个高峰,编导甚至把外国人都利用起来了,包括美国总统、意大利总理、英国首相、日本前总理大臣、西方石油公司的老板、一直到可怜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以敏锐、深刻和不留情面的提问令各国政要们畏惧的法拉奇,在剧中竟成了邓小平的狂热吹捧者。法拉奇死了,她已经不能表达抗议;正因为她死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的编导才敢肆意亵渎这位著名记者。
不说那些外国人了,只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些重要史实,和创造历史的几位中共党内改革派人物,如何被隐瞒了,使得这部颂扬邓小平的电视剧讲述的历史,成了伪造的历史,阉割的历史,歪曲的历史。
一、真理标准大讨论与胡绩伟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用了好几集讲述从1978年5月11日开始的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大讨论。电视剧中除了仅有一句提到《人民日报》转载了这篇文章外,对《人民日报》主导了这场讨论只字不提。电视剧告诉人们,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在胡耀邦的策划下,由《光明日报》和《解放军报》主导,完全不顾中国共产党历来由《人民日报》主导舆论、指导工作的原则和传统。
之所以只字不提《人民日报》,唯一原因是当年主持《人民日报》工作的是中国思想解放和新闻改革的先驱胡绩伟。粉碎“四人帮”后,胡绩伟受华国锋之命重回《人民日报》,大力开展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宣传工作。早在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之前,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便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的重要文章,为平反文革的冤假错案鸣锣开道,接着便开展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推行农村土地承包、工厂岗位责任制以及兴办经济特区的宣传。
前《人民日报》秘书长保育钧在胡绩伟逝世后撰写悼念文章,记述真理标准大讨论时说:《人民日报》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后,胡绩伟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严词拒绝多年共事的前《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的指责。而邓小平在这场讨论中,起初置身于事外,一年多后讨论进入尾声,他为讨论做了一个结论,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整个讨论就成了他发动和领导的了。
胡绩伟主持《人民日报》的那个时期,发表关于真理标准讨论和推动思想解放的文章多不胜数,《人民日报》在全国人民中赢得崇高威望,发行量达到空前也是绝后的630万份,老百姓说《人民日报》有点“人民”的味道了。我1985年加入《人民日报》工作时,胡绩伟已调离《人民日报》,但胡绩伟遗风犹在,报社同事谈起《人民日报》的胡绩伟时代,无不感到自豪。
1984年7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在一次会议的纪要中为胡绩伟主持《人民日报》工作做了一个评价,肯定粉碎“四人帮”后,《人民日报》在主导真理标准讨论和推动农业、工业改革以及对外开放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人民日报》的宣传和推动,就没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被称为中国改革的黄金十年。
胡绩伟是中共党内健康力量的代表,后来他对邓小平的反精神污染、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表达不同意见,被调离《人民日报》。1989年民运期间,他支持学生的民主诉求,谴责“六四”屠杀,走上了中国政治异议者的不归之路。
二、开启城乡全方位改革与赵紫阳
讲从粉碎“四人帮”到1989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如果没有赵紫阳,我无法想像那段历史该如何讲述,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竟然把没有赵紫阳的中国改革开放讲得绘声绘色。这部电视剧长达四十八集,赵紫阳从未出现过,一个疑似赵紫阳造型的人物闪现过几秒钟,还不如电视剧中跑龙套的群众甲、路人乙。
如果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有一个总设计师的话,这位总设计师只能是赵紫阳,而绝不是邓小平。赵紫阳组建和领导的中共中央、国务院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机构,曾为中国绘制出一幅经济与政治改革相辅相成、齐头并进的蓝图,这幅蓝图至今仍经得起中国现实的检验,其指明的道路仍是未来中国改革的必由之路。而邓小平所设计的是什么呢?颂扬邓小平的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人们所知道的只是粗劣的“黑猫白猫”和“摸着石头过河”,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至于四项基本原则,那不是改革,那是为改革套上的锁链,是对改革的阻挡和扼杀。
电视剧着力表现万里在安徽推行农村土地大包干,所谓“要吃米找万里”。当年在全国民众中流传的这句民谚的上半句是“要吃粮找紫阳”,在电视剧中却无任何一处提起。历史的事实是:为中国农村和城市开启全面改革的,是赵紫阳主政的四川而不是万里主政的安徽。赵紫阳不但在四川农村推行更为彻底的土地联产承包,而且在工矿企业全面推行工人岗位责任制和厂长、经理负责制。赵紫阳首先在广汉县摘掉了毛泽东建立的阻碍中国农村发展的“人民公社”的牌子,恢复中国传统的乡镇建制,然后推行到四川全省。他劝四川农民放弃文革期间学大寨对土地强行掠夺性耕种的水稻一年三造,恢复一年两造、科学种植,为此他为农民算了一道简单的乘法:三三得九不如二五一十,也就是说一年三造损耗地力每造亩产三百斤,不如一年两造保持地力每造亩产五百斤。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造改两造后的第一年,全省水稻总产增加百分之十,所以就有了“要吃粮找紫阳”的民谚。
我1980年前往四川采访,那时赵紫阳已上调中央。我在广汉县眼见恢复乡镇建制和实现土地承包后农村的兴旺景象;我还在四川棉纺一厂、重庆钟表公司、成都饮食服务公司,见识了企业改革后工人焕发的从没有过的生产积极性。四川的改革,开启了全国的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安徽提供的只限于农村的改革。
赵紫阳是中共党内真正的改革者,他与邓小平决裂并与中共专制体制决裂是迟早的事,不在“六四”也会在其他时候。《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讲中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不讲赵紫阳,是令人惊讶的可耻行为。
三、深圳经济特区与梁湘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标志是创建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首创者是习仲勋而不是邓小平;最早支持给广东特殊政策在宝安县兴办出口加工区的,是华国锋也不是邓小平。华国锋指示习仲勋:说干就干。邓小平说“杀出一条血路来”是接着华国锋的话而说的。我1980年至1987年奉派任常驻深圳经济特区记者,见证了深圳的建立和发展。我所了解的是:邓小平对深圳特区无疑是支持的,但特区建立和发展之初,人们听不到他的声音。有一首歌名叫《春天的故事》唱道,一位老人在南海画了一个圈,深圳特区就办起来和发展起来了,纯属胡扯。1982年3月29日,上海《文汇报》发表《旧中国租界的由来》文章,指深圳特区如同1949年前的租界,在创建不足三年的深圳特区面临夭亡的危急关头,也未见邓小平对特区表达过任何支持。邓小平的为人是:当一项实验成功,他便出来了,后来深圳度过难关蓬勃发展,他说“特区是我的实验”,便属典型一例。顺便一说:1984年1月邓小平带着全家老小十几口第一次到深圳、珠海,是视察也是过春节,一顿年夜饭便花掉了地方财政20万元。
习仲勋首创经济特区,却没有参与特区的建设。甘冒风险、排除万难建设经济特区的,是1980年出任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的梁湘,和接替习仲勋出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任仲夷。
梁湘在深圳工作期间,被中国的新闻媒体评选为“全国十大风云人物”。梁湘提出深圳经济特区“特事特办”,他主持制定了“引进外资为主,市场调节为主,工业为主,产品出口为主”的特区建设方针。在特区建设方针下,梁湘与深圳特区的开拓者、建设者们一起,推行了许多超前于当年中国现实的改革:深圳是第一个实行土地和楼宇商品化的城市,土地成了吸引外资的最大资本;深圳是第一个实行建设项目公开招标的城市,保证了深圳建设的高速度、高质量、低成本;深圳又是第一个取消商品价格管制的城市,除粮、油等基本生活资料和煤炭、石油等基本生产资料外,所有商品自由买卖,余缺和价格由市场调节;深圳还是最早引进外资银行,并部分取消汇率管制的城市。着眼于特区的未来发展,梁湘又规划将深圳与香港融为一体,让特区经济汇入世界经济中去。
令国人精神为之一振的“深圳速度”、“深圳经验”,都是梁湘主政深圳时创造的。讲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不能不讲深圳,讲深圳经济特区就不能不讲梁湘。但在《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中没有梁湘和任仲夷的踪影,就和没有了赵紫阳的踪影一样。梁湘也是因反对“六四”屠杀而被整肃,电视剧中杜撰了一位名叫夏默的人建设了经济特区,此人在剧中是邓小平的亲信,这是《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电视剧编导的一大创造。凡是他们要隐瞒、抹杀的历史人物,便虚拟一位身份不明的人代替,剧中的夏默和田志远便是。
四、康华公司与1984年后的邓小平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演到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国庆大阅兵为止。从1984年到1997年邓小平人生的最后十三年就不演了。我断定编导没有勇气、中共当局也不会允许把这部电视剧继续演下去。演《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不演邓小平人生的最后十三年,是最大的隐瞒。这十三年,邓小平做了两件事情:一是纵容儿子邓朴方开办康华公司,开中共全面腐败之先河;二是“六四”屠杀,把中国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中共堪称举世无双登峰造极的腐败,是从邓小平一家开始的。1985年3月,文革中致残坐着轮椅的邓小平的长子邓朴方创办了康华公司,1985年10月邓小平发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讲话,父子一唱一和,鼓动中共官员和他们的子女不受监督、不加节制的掠夺国家资产。而首先富起来的是邓小平一家,邓小平的所有子女、女婿,除了画画的邓林,都投入了商海。邓朴方的康华公司更在中国显赫一时、呼风唤雨。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康华是中国最大的官倒。康华一成立便被确定为正部级建制,鼎盛时发展到遍布全国的113间分公司、子公司。康华在北京其实比国务院的任何部委都高出半级,那时没有一个部委有胆量对康华说一个不字。康华向各部委索取批文,拿到牌价商品和物资,利用国家改革初期的价格双轨制,以市场价倒卖出手,牟取暴利。从食品、服装到钢铁、煤炭无所不倒。康华的部门领导一律是高干子弟。我采访过康华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他是解放军十名大将之一的儿子,他不加掩饰地说:康华的建立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子女投身国家经济活动的一种尝试。
邓小平的女婿吴建常垄断了中国的有色金属,另一位女婿贺平执掌军队的保利公司。邓家的小儿子邓质方与首钢董事长的儿子周北方合作,从事严重经济犯罪活动,以周北方顶罪判刑了事。这都是人人皆知的事情。我知道的情况还有:深圳特区几块最好的地皮、包括严禁用于商业开发的城市绿化地,都被邓榕的地产公司拿走了,她一转手便赚几个亿,没有人敢不给她,因为她的老子是邓小平。
邓朴方和邓家的子女积累了多少财富?这是无人能知晓的一笔账。康华开启的中共官员和他们的子女的腐败,是导致“八九民运”的直接原因。“八九民运”中天安门广场出现过“杀朴方以谢国人”的标语,邓小平则调动军队屠杀了反官倒、反腐败的学生和北京市民。
而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邓朴方是作为表现邓小平父子亲情而出现。邓朴方在剧中有一个镜头是他对他的妈妈卓琳说,他要靠修收音机自食其力,让人觉得像是黑色幽默。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恶意隐瞒或歪曲史实之处比比皆是,最荒唐的在电视剧的最后一集,把香港回归中国的《中英联合声明》中方签署者赵紫阳改成了田志远,把英方签署者撒切尔夫人改成了英国驻中国大使。这个世界上撒谎的人很多,但撒谎也应有个谱,要撒也撒那些事实真相不明的谎,并且撒谎之前要考虑如何圆谎。中共完全无所顾忌,想怎么撒就怎么撒,从不考虑如何圆谎。媒体和官员撒谎骗人倒也罢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编剧龙平平,是从事邓小平研究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三编研室主任,让文献学者大撒其谎,就踏破了撒谎者应该守住的底线,就没有谱了,就不可救药了。许多专制统治者尽管骄横,但面对历史文献却心存敬畏,中共则不然,让历史文献学者为自己的谎言服务,脸不变色心不跳。
习近平亲自过问不惜工本制作的隐瞒史实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为纪念邓小平冥诞110周年隆重播映,中国官方媒体说它是对邓小平最真实的记录。邓家子女也出来说话了,称赞电视剧中的邓小平“就是我们心中的老爷子”。这倒是像为这部电视剧做了注解:邓小平的人生,就像这部电视剧,除了冷酷残暴,本来就是充满谎言欺骗的人生。
文章来源:《中国人权双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