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醒:现代教育孩子为何这么难?

现在的人,为人父母的可能都有一个感受,就是现在的孩子不好带。我们比较一下就会发现,在言行、思想与问题的处理上,现在的孩子和过去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完全不同,举个例子说:

8、9岁的孩子们和1、2岁的小朋友都在公园里玩耍,大孩子们在一起踢足球,而1、2岁的小朋友也在旁边,看起来很危险。要是以前大人随口可能就说大孩子两句,怎么能不顾小朋友的安全?被批评的孩子会知道自己错了,他能够接受,即使不吱声心里也明白是自己错了,所以,他理亏不吱声,心里有这种内疚感。现在的社会环境不是这个状况,别人看到了要想管一管都不太容易张口,也基本没有人去管这些事,而且家长对孩子都看得很重,作为他人就更不好张口,整个社会都是这种氛围。有个家长看到了好心想告诉大孩子们到一边去玩,碰到小朋友就不好了,可是嘴是真不好张,想想还得管一下才行,就鼓起勇气告诉了那几个孩子,“别打着这儿的小朋友,去别处去玩”,有个小孩还要玩儿,另一个孩子就说:别玩儿了,没听到人家说了吗?就不高兴的走开了。

1、2岁小朋友的家长此时到哪儿去了,我们暂且不说,单从这件事上却反映出一个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孩子们做错事时,他不知道是错了,还觉得被人说了,心里头就不高兴,他想到的是他的感受,而不是对他人的责任,没有了几十年前孩子们的那种内疚感。

这样的变化还有很多,比如现在的孩子兄弟姊妹之间或表兄妹之间会吵架,起因往往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他玩我的东西啦,他吃了我的零食啦,他不给我啦……,吵得大人不可开交。按理说现在的经济条件也好了,小孩要什么有什么,各种玩具家家都很多,零食也多,与过去比较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上的,就是这样,反而却因为这些事情而总是吵得没完,不会谦让。现在40岁以上的人可能还都记得,在自己童年的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玩具,连糖果也不能经常吃到,但是,兄弟姐妹都不会因为得来不易的东西而吵架,往往是很和平的接受家长的分配,如果小的吃完了,要吃自己的份,虽然舍不得也会分出一点来给小的,小的也懂得适可而止,不会继续讨要,孩子之间能够和平相处。

今天的孩子就不懂了,甚至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也没有用。整个社会都这样。像以前的父母忙得顾不上孩子,好多孩子都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没有接受过太多的言教。但是,那时家长一说,孩子马上就懂,不像现在这么操心。尊老爱幼,谦让等这些常识性的基本道德着根于社会各个角落,被整体社会维持着,谁不遵守就会受到周围人的批评。在那个还比较注重基本道德的环境中,孩子们很自然的就学到并遵守这些教导,谁都不愿意被大人说自己没有教养、没礼貌等,被说到会觉得很羞耻。这些道理准则装在孩子们的心里,遇事孩子们自己就会用这些标准来衡量事情的好坏(符合他的就是对,不符合的就是错),加上孩子们单纯善良的天性,很清楚的就会知道事情的好坏,自己该如何做。道德标准和形成的社会氛围维护着孩子们的道德素养。

再回首看看我们今天的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到相见如敌的状态,加上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的上升,对孩子过分的呵护,谁要说自己的孩子就像自己被说一样的难受,感情上很难接受,人人如此,因此,谁都不愿意去得罪人,人为的破坏了维持孩子道德素养的外界环境。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环境也使孩子的自我很强,父母及长辈与孩子的关系也被搞乱,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就会很不如意的看到孩子们不知道敬老爱幼等不好的行为表现,与纯真善良的本性交织在一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道德沦丧的今天,人人都在洪流中推波逐流,家长也不例外,在这个环境中促成的各种不好的思想与行为,也会影响到孩子,因此,要想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需要家长不断地归正自己,才能够良好的身教孩子。教育的口气、态度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接受能力,不耐烦的情绪或者严厉的言辞等都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因此,理性、平和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还有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就是现在的孩子们心胸都比较狭窄,看不开,一有事就放不下,也很在意别人的想法,小孩子之间的关系随着这个社会变得很紧张,互相欺负等问题也曾出不穷。这也是几十年前不曾有的问题。

归根结底社会环境的问题还得整体社会道德的重建才能解决,如果人人都能够用古老的传统文化规范自己,宽容、善待他人,那很多问题就不复存在。人心的变异,道德的丧失给今天人类带来的困苦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而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我们重新拾回道德,建筑文明社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最好教材。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