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9月5日讯】“中秋团圆”四字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对中国人来说,中秋节的重要性仅次于中国新年。这里有很多故事。
中秋节习俗
据相传中秋食用月饼的习俗起始于唐朝,北宋被称为“宫饼”的月饼不仅在宫廷内流行,也流传至民间,当时称为“小饼”和“月团”。明朝时,已成为社会大众习俗。
月饼寓意团圆美好,表达了民众在月圆时分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
拜月,这种中秋祭月仪式始于周朝。除了节日外,古代女子很少有出门的机会。因此中秋节是女孩子最活跃的一天,后来广为流行的“女子拜月”,是唐代女性中秋之夜最喜欢做的事情。祭月时,通常会先摆设一个大香案,摆放着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祭品。将西瓜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方位,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
赏月,古人又称为“玩月”。走亲访友、把酒言诗、燃灯、放天灯、舞火龙、观潮等等,各地习俗虽有不同,但都热闹非凡。
中秋节不只是“月饼节”
虽然现今中国人依旧欢度中秋佳节,但对其深层文化意义了解的愈来愈少,似乎只剩下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节本身还有“团圆、丰收”等含意。不仅是赠送月饼礼品,还是增进友谊交流的节日。八月十五,绝非只是“月饼节”。
月饼应是分享食用
那月饼到底应如何食用呢?全在于分享。因为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享食用,所以逐渐形成了月饼代表家人团圆的寓意。分享月饼时,应由家中最年长的长辈切下第一刀,然后由长辈为全家人分发月饼。全家一起赏月吃月饼的感觉,不是幸福能简单概括的。
中秋团圆
中秋节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团圆。所以这天无论再远,只要条件允许,作为晚辈就一定要回家和父母长辈欢度佳节。圆月亮赋予团圆和美的含意,寄托了亲人相聚、思乡的愁绪,因此传统的中秋习俗体现了国人对团圆、和谐、幸福生活的憧憬。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4/09/05/a113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