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9月3日讯】(新唐人记者琮钰综合报导)9月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一篇有关大陆最大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刷销量”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对阿里巴巴在纽约IPO前发布的公司关键营运数据提出质疑,还凸显出大陆电子商务网站监管一大难题。
大陆电商行业普遍存在“刷销量”现象
《金融时报》在文章中称,该报记者对大陆电子商务卖家、物流公司和帮电商卖家“刷销量”的个人等进行采访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在某些商品类别中,虚假的商品销售量或可占线上销售总量的20%~25%。
另外文章还报导了一家宁波私人快递公司的经历。这家公司负责人陈千(Chen Qian,音译)经过四年快递业务的锤炼,可以通过目测断定真假快递包裹。
陈千介绍说,他的公司每日处理快递包裹4000件,其中约有25%是假包裹。有些假包裹只是个空盒子,一些包裹里只有一块糖或一个钥匙链,甚至最近假包裹里开始使用卫生纸来添重量。
随着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网(Taobao)等大陆电子商务网站业务的增长,电商网站卖家甚至招募亲朋好友和专业造假者发假订单,通过销售量来博取较理想的网站综合排名,以获取更多真正的消费订单,致使“刷销量”造假成为大陆很普遍的现象。
阿里巴巴销售业绩因“刷销量”而被质疑
作为大陆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计划在9月份在美国纽约上市。如果成真,预计阿里巴巴可筹集到200亿美元资金,超过脸书(Facebook)和谷歌成为史上互联网最大规模的IPO。
文章称,据本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收到的文件,在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一年时间内,经阿里巴巴处理的订单数量达145亿,价值高达2960亿美金。而同期的eBay线上商品交易额只有810亿美元。
尽管在招股说明的风险章节中,阿里巴巴也承认存在旨在获取较高综合排名、声誉或搜索排名的,“自买自卖、或与他人合谋的虚假交易行为”。但因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Tmall)和淘宝网销售额占中国大陆在线零售总额的80%,其上市前发布的关键营运数据的真实性,因“刷销量”问题令人不得不对此产生怀疑。
阿里巴巴目前处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的“缄默期”,对此拒绝发表评论。
“刷销量”凸显大陆电商网站监管一大难题
《金融时报》报导称,“刷销量”的造假行为凸显出大陆监管电商网站上第三方卖家的一大难题。针对“刷销量”采取过一些措施,收到一些成效,但这种造假行为依然屡禁不止。
文章引用了移动互联网咨询公司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透露的消息,据该公司的一项非公开调查报告估测,在2014年上半年淘宝网的很多店主都曾“刷过销量”。艾媒咨询称:“绝大多数都在刷销量,或曾在某个时候‘刷过销量’。”而淘宝网的销售额占阿里巴巴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二。
美奇金(北京)投资咨询有限公司(J Capital Research)也提供了一个数据:2012年底至2013年底,阿里巴巴处理的商品总值量激增63%,从1570亿美元增至2480亿美元。
淘宝网上杭州一匿名店主称,“刷销量”是无奈之举,这个行业都这样做。如果不这样,根本无法与其它“刷销量”的店铺竞争。
在淘宝网开花店的北京李先生表示,他不会去“刷销量”,但知道很多店家都这样做。他估计在线鲜花行业虚假销售量可能在10%或以下。
快递公司的陈千认为,目前很难彻底消除因“刷销量”而产生的假包裹问题。在聊天室、博客、论坛以及百度经验等,阿里巴巴卖家讨论如何避免被发现“刷销量”行为,包括不过度频繁使用同样IP地址“刷销量”,转化率(销售量除以点击量)不能过高等。
陈千承认,他不想过多批评这种行为,毕竟他的公司也从中获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