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两次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的详尽描写,其实这两次描写,第一次是为了以预言的形式提前给出书中所涉及的主要女子的天定的宿命。当然不但宝玉看不明白,第一次接触此书的读者,也会跟宝玉一样,不知那些命运册子所画的图和文字到底说的是何天机。也不明白为何曹雪芹要在这里设下这些迷团。
只要读过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那一段,都会记得,茫茫大士,即那位在书中跟宝玉黛玉和宝钗命运相关的,携带宝玉投胎入世的神僧,在宝玉下世前,跟渺渺真人所说的那段论及宝玉黛玉因缘的话。宝玉在太虚幻境,被警幻仙姑命为神瑛侍者,原先就是太虚幻境的一员,因为觉得无聊,动了凡心,才有了下凡人间的一劫。而黛玉因受灌溉之恩,也就跟他下世,要还他眼泪。因而众多的痴男怨女,为烘托这台还泪的大戏,也借此了却各自的因缘,纷纷来到世间,或成为姐妹,或成为丫鬟朋友等等,扮演着各自的角色,共同完成这台幻缘构成的大戏。
作者就是要借这台大戏,讲明世间荣华富贵和生命的短暂,古人常用无常这个词语,无常就是不常在,不能长久拥有的意思,形容人世间人们所执著的一切,都是不能永远拥有的,非常短暂的虚无的假象。作者就是要让人们从这部书中得出教训,跳出假象,摆脱红尘苦海。
因此,曹雪芹构思这部书的结构时,会用尽所有毕生的才华笔墨,不失一切时机(黛玉进贾府的描述、秦可卿之死的葬礼、薛家进京时薛蟠因人命案通过贾雨村断案时表现的四大家族的权势和富贵,等等。)详尽描述世人难得一见的人间一等富贵大家族的奢华的生活,却又会不停的告诉读者,这些都是虚幻的假象。当黛玉来到了贾府,紧跟着宝钗也为促成黛玉的还泪的人生本愿,来到贾府后,这台大戏的主要人物,宝玉黛玉和让黛玉感到极大威胁的宝钗,就算凑齐了。那么根据该书让世人看透红尘假象,脱离轮回苦海的目的,可以想像,这台还泪的大戏到这里就要无情的走入正轨了。
所以开演前,一定要让宝玉梦中回到太虚幻境,提前预言他的身边姐妹等人的宿命。警幻仙姑不但让他翻看自己身边女子的命运册子,看到了以黛玉宝钗为首的十二个富贵女子的命运,也看到了香菱作为侍妾和袭人、晴雯等自己身边丫鬟的命运。而这些女子的命运,尤其以黛玉为首的十二个正册涉及的富贵女子,仙姑又进一步以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的形式,换一个方式,唱给宝玉,不断启悟他,让他记住这些歌词,歌词实际上唱的就是这些贵族女子将来的无奈的命运。无论是命运册子,还是歌词,都以黛玉为首,黛玉的人生,必与宝钗相随,是紧密相关的,无法摆脱的。实际上,红楼梦的曲子,就是提前把书中主要女子的宿命点的更加详尽,最后的结局也在此有了预言。红楼梦最后一只曲子就叫《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徼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就是提前预告整本书最后的结局:曲终人散,各自了因缘,当然欠泪的黛玉会哭尽眼泪,宝玉也会看破红尘。因缘一尽,各走各的路,哪里会随人愿呢?当然宝玉转生人世,早已不记得这太虚幻境就是自己曾呆过的地方,还不能领悟仙姑的启悟。因为他还没演完来世的过程。还未真实看到这些女子的人生过程。(所以《石头记》如今变成了《红楼梦》,来源于书中仙姑给宝玉谱写的曲子的名字。宝玉确实经历了一场富贵人生的幻梦,曲子的名字——红楼梦,也确实点出了该书的实质,红楼表面含义象征富贵人家。)
这些迷一样的命运册子,和红楼梦曲子,旨在告诉读者,故事会一步一步顺着这些预言,演完每个关键人物的生命流程,直到册子中、曲子中提到的这些人的结局活生生经历后,摆在眼前时,会再次让宝玉游太虚幻境,让他悟道,同时揭示册子和曲子的谜底。
宝玉这次游幻境一下就会想起第一次做梦时到过这个地方,那时看不懂的命运册子的内容也会想起来,就会彻悟过去梦中到过的这个地方,是真实的,所看的迷一样的册子,说的就是死去的黛玉为首的女子天定的宿命。因为这些女子的结局:黛玉哭死,探春远嫁,迎春遇到“中山狼”被折磨而死,贵妃元春享受短暂的荣华,也早早离世,惜春出家,湘云出生即为孤儿又青春丧偶,王熙凤机关算尽财尽人亡,秦可卿早死,巧姐险些被舅舅所卖,妙玉遭劫,这些无情的结局和不幸的遭遇,一幕幕都在宝玉眼前发生了,经历了,他当然霍然间明白了自己执著不放的这些姐妹之情都是虚幻的东西,无论人如何执著,都是无法更改的,执著不放,只能是陷在其中痛苦不堪。所以他后来,从幻境回来后,变得异常冷静,对袭人和已经成为妻子的宝钗的态度全变了,还告诉嫂子不用担心儿子兰儿的考试,自己一定会考中,兰儿也一样,因为嫂子也是册子中的一员,其命运早熟记脑中,全然一副看透人世不再执迷的态度了。所以他也就借大考离开了世间,随那位神僧失踪了,实际就是返回了天上原来的地方。
整本书就是以宝玉下凡看透身边女子天定的命运,最终放弃对情的执著,悟道回天的故事,警示读者切莫为世间的幻相所迷,悟道回天才是人生的真相。所以作者才会在书中安排了两次关键的宝玉游太虚幻境的情节。第一次是设下预言,最后就是解答预言。黛玉为首的女子宿命的结局为的是让人不要执迷世间。并非作者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