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破空:伊拉克内战 北京着慌

2014年8月8日,经过两个多月的犹豫之后,美国开始对“伊斯兰国”(ISIS)展开空中打击,但这类打击,定点而有限,显示美国不愿再深度卷入伊拉克内战,尤其避免派遣地面部队。

最值得关注的,是北京立场。针对美国的定点空袭,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态:“对在尊重伊拉克主权前提下一切有利于维护伊拉克安全稳定的行动持开放态度。”在这里,中共罕有地没有提到“反对干涉他国内政”;“开放”二字,表示接受美国的行动。换句话来说,中共默认、甚至赞同美国武力干涉伊拉克内政。

之所以如此,北京自有隐衷。曾几何时,中共以得意的口吻,报导,或者引述外国的报导,炫耀:“中国成为伊拉克战后最大受益者”、“不费一枪一弹,中国成伊战最大赢家”、“中国石油企业在伊拉克闷声发大财”。原来,伊拉克战后,中国抢攻该国石油,大举投标、投资,伊拉克石油的一半以上输往中国。为长久经营计,中国还派遣一万多名工人前往驻扎,为此,还特意在伊拉克境内、靠近伊朗边境修建专用机场,并计划开通北京、上海直飞巴格达的航班。

然而,今年6月,横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逊尼派极端武装组织“伊斯兰国”(ISIS)突然崛起,在伊拉克发动全面战争,攻城掠地,迅速攻占包括第二大城市摩苏尔(Mosul)、中部大城市提克里特(Tikrit)、以及北部重要城市塔尔阿法尔(Tal Afar)在内的广大地区。

这一事变,震惊了世界,伊拉克再次陷入内战。北京猝不及防,不得不停工停产、撤走工人,中国在伊拉克的石油生意遭受重创。而此时,美国冷静旁观,尽管伊拉克政府一再请求,但美国就是按兵不动。一个理由是,奥巴马政府不满伊拉克政府被以马利基为首的什叶派垄断,排斥逊尼派和库尔德人,认为这是造成当前乱局的原因之一,要求该国组建包容广泛的联合政府。

更大的理由,还在于,奥巴马任内,坚持让美国休养生息、保存国力,对外克制,能不介入就不介入,能不用兵就不用兵。对叙利亚,美国坚持让阿拉伯联盟扮演主角;对乌克兰,美国坚持以制裁手段代替军事行动;对伊拉克,美国坚持让伊拉克各派自己解决问题。今年7月,当利比亚爆发内战后,美国立即撤走外交人员,无意作任何干预。

按理,奥巴马的立场,正附和中共一贯宣传的“不干涉内政”原则,然而,当美国当真不干涉的时候,北京却着了慌。尤其在伊拉克,中国损失巨大,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正在泡汤。而中国在利比亚的利益损失,也将随着该国内战的升级而显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巴马的不干涉、少干涉、不介入、少介入的政策,让中国已经受不了。

中国自己能否干预伊拉克局势、使之安定下来?以中国崛起的国力,应该不存问题。

然而,中国宁要利润,不要责任;或者说,有能量,没胆量。在新疆,当局动辄发动数万、乃至数十万民众,与中共军警一道,围捕所谓“暴恐份子”,显示,内在虚弱的共产党当局,意图劫持平民大众,为自己壮胆。

美国政府的决策,显然也考虑到了中国因素。美国对中共只顾追求经济利益、而丝毫不尽国际义务的极端利己主义行为,日益警觉和反感。最能表明美国人感受的,莫过于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与总统奥巴马的对话,其中,有这么两段:

弗里德曼:“我会想到中国,中国现在是伊拉克最大的能源投资者,它已经是一个‘持股者’,不该总这么‘搭便车’,您是否也这么认为?”奥巴马:“没错,中国是在搭便车,而且已经搭了30年,这种方式让他们很受用。”

让美国扫雷,让中国搭便车;让美国人清扫场地,让中国人进场赚钱。这样的“好事”,到底还能持续多久?奥巴马决意终止这种游戏,其影响将是深远而多重的,其中之一,就是对中共、及其所谓“中国利益”构成沉重打击。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