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已是世界能源消耗大国和能源进口的第一大国。天然气是能源中的清洁能源,自二○○六年中国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去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已经攀升至五百三十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超过百分之三十。而随着大陆居民对空气污染越来越反感,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会更大,对外依存度也会更大。最近,在中国政府主导下,中国分别对英国和俄罗斯签下了两份购买天然气的大单。
从最近中国签下的两张天然气大单,可以清楚看出当今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看出中共在运作国家时,明显的将一党私利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中英大单:双方互利
六月十八日,中海油与英国BP签署了价值约二百亿美元的BP向中国供应能源的协议。这份协议的期限是二十年,将使中国每年液化天然气 LNG进口至少增加一百五十万吨。
BP给中国方面的价格大概在十四美元/百万英热左右。中国进口LNG主要来自卡塔尔、澳大利亚、印尼、马来西亚、也门、尼日利亚等,其中来自卡塔尔的气源约占三分之一。以今年三月的数据看,中国LNG进口均价为五百五十一美元/吨(十点六○美元/百万英热),来自卡塔尔LNG十七点九四美元/百万英热,也门现货进口均价则达到十九点七四美元/百万英热。不过,中国还有不少天然气是从哈萨克、土库曼等中亚国家直接通过管道进口的。而从土库曼进口的管道天然气价格约为十美元/百万英热。虽然中国天然气国内销售全部是通过有国家控制的管道,但是LNG由于用途比较灵活也比较广泛,价格比管道气要稍高一些。
中国认为英国人给中国的LNG的价格适中,但BP认为是给了中国优惠。BP是生意人,不会平白无故给中国便宜。所以能够达成这个价格,主要原因有二:
一、BP拥有的天然气资源遍及全球,尤其在美国拥有资源。因美国的叶岩气能源革命成功,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下跌厉害。而且叶岩气革命的成果可能在未来显得更大,那么传统能源市场可能进一步萎缩。因此BP愿意以稍低的价格与中海油成交。反过来,也使中国能够享受到低廉价格的美国天然气,并且因为交易数量的庞大,中国成为美国廉价天然气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二、中国愿意与BP签署为期二十年的订单,这在国际天然气交易市场中是不多见的。不要说未来天然气市场难以预测,有稳定的大客户就意味着交易成本的降低,因此BP是可以接受十四美元/百万英热的价格的。
中英这份大订单谈判协商所花时间也不长,从今年年初开始到六月十八日正式签署,不到半年。由此看来,中英这份LNG长期供应合同内中虽然也含有中英友好的外交含义,但的确是份标准的商业合同,是建立在各自赢得各自利益的市场法则基础上的。
中俄大单:谁在送礼?
五月二十一日,中石油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上海签署的《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简直算不上是一份真正的商业合同,起码对购买方──中国来说,是极不合算的。
这份合同的谈判,如果从一九九四年中俄签订天然气管道修建备忘录算起,至今已有二十年了,就是从这份合同的具体谈判至今也有十多年了。如此长时间谈判成功的商业合同,又是在中俄双方元首习近平和普京在场共同见证下签署的,当然是要大肆宣传的。的确,这份合同的时效长达三十年,而交易价值达四千亿美元,这样的订单的确是创纪录了。俄罗斯自有其在供气基础设施方面的困难,不过那是商业供应方的问题,与买方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可是这份交易合同中最重要的一项──交易价格对外不宣布。据消息灵通人士估算,大概在三百五十──三百八十美元/千立方米。换算一下,大概是十点五美元──十一点四美元/百万英热,高于其它中亚国家卖给中国管道天然气的价格。
这里,看不到因为长期合同,单价就得低一点的商业因素,也看不到国际天然气市场已成买方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因素,更看不到供方已经出现问题有求于买方,而买方可以大幅压价的市场行为。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为这份协议付出了代价,只不过这代价是表现在外交和政治上的。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连续骚乱之后,国际上十分孤立。五月二十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中国上海举行。中国把它当成一桩大事,上海当天又是封路又是放假,保安措施繁多,搞得草木皆兵。不过,亚洲三个一等大国──中国、印度、日本,只有中国自己一家国家元首到会;亚洲十个二等大国:韩国、越南、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沙特,只有巴基斯坦和伊朗总统到会。可是,国家重心在欧洲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却高调来华参加第四次亚信峰会了。很明显,之所以亚洲那么多国家元首不来中国,他们是不愿意在此敏感时刻与俄罗斯搞在一起。
普京心知肚明,这是中国在为他站台。因此他在动身来华前,说是要带个“大礼包”──那就是中俄供气合同。
中国在中俄天然气供求关系中占着如此优势地位,按理是不应该接受高于十美元/百万英热,也就是三百三十美元/千立方米价格的。如果中国考虑到多元化进口天然气,只能接受俄罗斯的价格,那么也没有必要订立时效那么长数额那么大的单子,更没有必要预付给俄罗斯二百五十亿美元。还有令人担心的,预定二○一八年俄罗斯开始供气的承诺多半届时无法兑现。
这个“大礼包”更像是中国人送给俄罗斯的!
市场化改革,天晓得?
中国在与市场经济体制成熟的英国人打交道时,显得对市场法则也十分崇敬,怎么与俄罗斯打交道时,就忘记了市场原则?
前苏联曾经在一九四五年之后,无私的援助过中共。苏联人出钱出枪,中共毛泽东出人,中国人打中国人,打下了中共的江山。因此中共党人一直有“俄罗斯情结”。如今,中共的“红二代”是否要报答俄罗斯?
不过,中英的那份协议是在市场经济原则下签署的,其二十年的有效期的承诺是完全能够兑现的。可中俄那份购销合同里面市场经济的原则还有多少?在没有市场经济契约精神主导下的合同,在漫长的三十年时效有多大可信性?中苏曾经签订过三十年有效期的同盟条约,可不到二十年双方就打起来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说,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最近签订的中英和中俄两份购买天然气协议看,所谓的“深化改革”,只是有一点市场经济,但只要涉及党和党的意识形态、政治利益的时候,什么市场经济原则都可以丢掉的。
文章来源:《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