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7月23日讯】曾经位至中共“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中共前党魁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打翻在地,并迫害致死,可以说是中共建政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党内斗争。而一向以毛泽东“马首是瞻”的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突然一改自己过去维护毛权威的原则,公开与毛“对着干”,是刘、毛二人交恶,而终至走到“你死我活”地步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有媒体披露当年刘少奇公开叫板毛泽东的台前幕后。
据《共识网》7月21日发表的胡鹏池文章《为什么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胆子大?》讲述,文革前刘少奇在各方面都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办,即使有时自己的主张与毛泽东发生冲突时,刘也会放弃自己的想法,唯毛泽东的主张是从,唯独在“七千人大会”上是一个例外,刘少奇在会上会后一再对抗毛泽东的主张,说了很多令毛不高兴的话。
刘少奇对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在中国的全国性粮食短缺和饥荒如此评价:“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这个问题,现在不讲,将来要讲;活着不讲,死后要讲”;“人相食,你我是要上书的”。
事实上,对于“大跃进”,刘少奇当初是拥护的,甚至庐山整彭德怀,他也是积极参与,著名的“信阳事件”也是由刘少奇负责处理的。所有这些历史上重大的左倾事件,刘表现出来的立场与观点与毛并没有什么不同。
文章指出,刘与毛的最大也是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毛是“所有这些‘祸国殃民’的臭玩意儿”的原创者,刘是胁从者与执行者。尤其“大跃进”,刘少奇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甚至也是一个“推手”。“大跃进”造成的灾难,刘也有不可推卸、不可逃脱的责任。
例如:1958年中共喉舌人民日报报导,9月10日至11日,刘在河北徐水县视察,当他听到有人说,给山药灌狗肉汤,亩产可以收120万斤时,刘即说:“那么作真有效果吗?哈哈!你们可以养狗啊!狗很容易繁殖吗!”
1958年9月19日到28日,刘少奇到江苏视察,在常熟县和平人民公社参观中稻丰产实验田,他问党委书记: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打一万斤。刘居然说:“一万斤,还能再多吗?”
《中共谎言洗脑下成长的我们 醒醒吧!》一文说,中共利用这种弥天谎言,实际上是为了掩盖在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中,为了“赶英超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毛泽东提出了粮食“亩产万斤”的弥天大谎的口号。
文章指出,中共及其喉舌明明是在说谎、造假、欺骗国人,就连农民出身的毛泽东,也知道亩产万斤是不可能的现实,可中共就是强制和压制全国人说谎,以彰显其所谓的强权和一贯正确,从而在全国刮起了粮食浮夸风。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一反常态大胆揭发所有人都回避不提的真相呢?
下乡调查促使刘发生重大变化
1961年1月14日——18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会议总结中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于是,广州会议后,4月2日至5月15日,刘少奇带了妻子王光美、机要秘书刘振德,一行三人,到湖南省进行农村调查。
文章表示,这次调查的原计划第一站是老家宁乡,但4月2日上午刘少奇临时改变主意,在离炭子冲16华里的王家湾住下来。
据后人回忆,当时刘到这个王家湾“万头猪场”时,这里只有两头猪。刘随后在这个名不副实的万头猪场里,召开了下乡后的第一次座谈会。由于这里的官员对社员们还没有来得及布置说瞎话,所以一捞家常,那些老农民们什么话都说了。说起“万头猪场”没有猪,老乡们说人吃不饱了,那有粮食去喂猪;猪都吃不饱,也就不怀崽了。
刘少奇终于听到了几句实话
4月12日到30日,刘少奇选择了长沙县广福公社天华大队进行调查。刘在天华蹲点18天。到天华的第二天召开官员会。座谈会上,刘出了一些题目,如公共食堂问题、分配问题、粮食问题、社员住房问题,要求大家说实话。
但大队党总支书记彭梅秀瞒上压下,她事先早已召开了生产队长和中共党员会议,统一口径,彭本人对刘不仅“报喜不报忧”,而且当面撒谎,矢口不谈全大队1000多人中有100多人患浮肿病的事实。
刘少奇的官比彭梅秀高出十八级,但县官不如现管。你刘官儿再大,你不是还得走吗?你走了后,咱们不是还得听彭书记的吗?老百姓都是这样一种心理,所以彭的封锁就很有效,官员们还是按习惯讲“形势大好”。
4月15日,刘少奇拒绝当地官员陪同,直接到施家冲生产队。上午,他仔细察看了生产队的食堂,下午请来在田里干活的八位社员,老、中、青和妇女各两人,他们都是赤着脚来到大队部开会。
社员们开始都很紧张,但刘表示要听大家的真实意见。社员们终于说出了久藏在心底的话:“公共食堂不好,吃不饱;肚子不饱,懒得积极;大个小个一样记分,一样吃饭,不愿积极;技术高低不分,不愿积极。平均主义,做事难得来劲,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自留地取消了,家禽、家畜消失了。”;“我们11户人家的食堂喂一年的猪,没有以前一户喂的多,从前满月猪仔可以长到40多斤,现在喂一年还不到40斤,是啥道理?没有米汤、没有糠、没有菜、没有杂粮。”
小学生写标语:“我们饿肚皮,全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
宁乡县花明楼公社小学四年级10岁学生萧伏良,爸爸被公社调去修水库,两三个月才回家一次,妈妈又得了浮肿病,躺在床上走不动。为了吃顿饱饭,他到公共食堂打饭时就悄悄多拿了一钵饭;还写了一张“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的白纸条,贴在路边电线杆上。“案子”很快就破了,定性为反动标语、现行反革命行为,要把他挂牌游乡坐牢房。
案破了,刘少奇派人把这个小学生找来,问他:“你说说心里话,为什么要写那张纸条呀?”
孩子讲了妈妈的病情和自己的委屈。刘少奇又问:“你说,公共食堂好不好?”孩子说:“背时的食堂,害人的食堂,砍脑壳的食堂!”
刘少奇的故乡之行
5月3日傍晚,刘少奇回到22岁前离开的老家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村。回老家是他调研的最后一站。
5月4日,他请来小时候的朋友黄端生,叙旧聊新。已得了浮肿病的黄端生把全村患浮肿病的人一一数出,而且断定,官员“五风”是根本病因。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农村公共食堂再办下去会人死路绝。
5月8日,刘来到赵家冲,看望大姐刘绍德,发现家里的坛子有盐无油。姐姐对他说:“老弟呀!你在中央做事,总要给人家饭吃呀!”
外甥女鲁新秀告诉刘说,她们所在的那个食堂,这两个月就死了11人,她父亲就是因为吃糠粑粑憋死的。
5月15日,刘少奇结束了长达44天的湖南调查,他带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结论,回北京准备参加即将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
于是,有了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的放胆一搏。从此他也再没有机会回到自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