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中午,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播出报导《高考场上的神秘“考生”》,讲的是河南查出127名高考“枪手”。这一内容成为18日中国各大媒体的重头。
近年来,随着高考代考及作弊手段的高技术化,考场防护程度也采取人工与智能设备并用:金属探测、指纹识别、摄像验身份,全程监控,无线电信号检测车等等。殊不知,如此戒备森严,还挡不住罪恶的链条在考场内延伸,一个有组织、大规模的代考生产线正呈现产业化趋势。
枪手参加高考,最重要的是搞定高考进场查验身份的每一个流程。首先,“枪手商”提前制作假指纹膜,通过指纹识别机。其实,所谓指纹识别不过是走过场。从播放的视频可见,一位代考女生,错将指纹膜贴在食指,而不是中指上。她不得不用食指在指纹识别仪上测试,即时被提醒应该用中指,她还坚持用食指。连试四次,机器报警四次,却并未受到阻挡;其次,即使通过了指纹验证,按规定,监考老师还要用身份证、准考证上的照片对照考生本人。过这一关靠的就是买通监考人,而买通监考人之前,先要买通该地区的主监考。
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12条规定:“代替他人或者由他人代替参加国家教育考试,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开除学籍。”这一处罚轻如鸿毛,毫无威摄力,涉及代考者,不涉及代考生产者,比如代考组织者、教育部门主监考、教师监考等等。对于参与组织代考的人,连铤而走险都谈不上,更何况,还有“内部人”接应,败露的机会不大,代价更小。而代考的大学生,也相信这条生产线是稳固的,众人利益绑在一起很安全,大不了就是开除学籍。这可真应了中国那句老话:有钱能使鬼推磨。
是什么样的激励,多少钱,就让大学生走上代考的黑道,人生沾上污点的?他们可得两笔钱。先是考前,得5000元;继而,考上二本2万元;一本3万元; 重点一本5万元,若考上全国名校,酬劳再议。至于组织者打点一个考场的起步价,则是7万元。算下来,对于“枪手商”,组织一个考生代考,能有数十万元收益,而投资者则要花大约上百万元。那么,究竟是什么人肯出这么大价钱?代考的供给体系又是怎么形成的?被抓获的“枪手商”在电视上坦白:他们的父亲都是领导,当官的,有钱的。
代考生意,与其他唯利是图的商业行为不同。它从一开始就建立在完完全全的欺骗和作弊之上,是彻头彻尾的黑道。所有参与者不带任何掩饰,彻底置道德、良心于不顾,且发生在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门槛上,招聘代考广告在大学校园里公然张贴,使其事实上被“合法化”。更有甚者,在媒体破获的这启案件中,“枪手商”对代考大学生进行考前测试的地点,竟然就在湖北的名牌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教室里。堂而皇之涉黑,这真是给中国大学和教育的一记响亮耳光。湖北省教育厅和两所涉案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赶紧出来声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官方微博上称 :“报导中涉及我校出现招募代考人员小广告;学校对此高度重视,将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调查,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违纪行为。”而该校学生对此不以为然,他们的反应是:好像领导第一天知道这种事一样,到处都是代考小广告,从来也没人管。
另外,枪手代考,还剥夺了一部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是对高考公平的严重破坏。以河南127名代考为例,它不仅葬送了127位考生,和127位代考生的人生,也毁坏了127位被代考挤占而不能录取的考生。高考监管机制的失效,为考生家长与“内部人”勾结,金钱与权力肮脏交易提供了温床。这,不过是中国社会治理和道德崩坏的一个表像而已。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