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层罕见批评调水工程

【新唐人2014年6月8日讯】(新唐人记者蓝铭浩综合报导)虽然中国大陆的调水工程耗资巨大,不过住建部今年5月数据却显示,657个城市中,仍然有300个属于“缺水”或者“严重缺水”。

《东方早报》报导称,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大陆当前至少有15项地方性调水工程,耗资逾1300亿元,年累计调水约208亿立方米,铺设调水管线总长近4000公里,比北京到拉萨铁路全长还多300余公里。这还不包括耗资达5000亿元的南水北调工程。

而日前刚刚卸任的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在今年2月份撰文称,中国大陆用外调水模式解决城市缺水已引发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陷入困境。

最近数十年内,调水在中国已不是稀罕事,中国大多数省份实施了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民间和学者层面,对此发出批评声音的不在少数,但中共高层官员发声批评调水工程,却较为罕见。

仇保兴在文章中写道:“随着调水规模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长,带来了调水越来越困难、调出地水生态破坏越来越严重等诸多问题;同时,外调水工程量大、投资和运行成本高,调来水与当地水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越来越多,一些地方出现了调来水与当地水成分差异导致自来水管道内的水垢溶解析出,形成了新的污染,且相当难以治理。所以,以长距离调水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陷入困境。”

仇保兴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国外普遍对长距离调水加以限制,尤其是对跨流域的调水。

南水北调依据仅凭毛泽东一句话

中国调水的开始可以上溯到20世纪50年代。至今60多年里,大大小小数十项调水工程在国内多个城市相继展开,调水工程的开展密集,调水量之大,均为世界罕见。

旅居德国的著名水利环保生态学专家王维洛博士在接受《希望之声》采访时曾披露,所谓的“南水北调”工程,其实就是出自毛泽东的几句话,并无科学依据。

王维洛:“毛泽东52年的时候考查到黄河去的时候,决定要建黄河三门峡的时候,他就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要往南方借点水。然后就问黄委会的主任说能借多少水,当时还不是从这个长江调水,当时是从汉江的上游调水。黄委会的主任王化云说一百亿,毛泽东就说一百亿太少,要一千亿。”

一千亿是个什么概念呢?一千亿就是两条黄河的水量,按照现在的话,是两条半黄河的水,就是要中国再建两条半的黄河。“这个有什么依据呢,没有依据,就是凭毛泽东自己的印象。”

王维洛还介绍,毛泽东之后又到长江去视查,说要建三峡水库,把长江的洪水卡住,也就是三峡工程就和南水北调工程其实是一个孪生工程,主要是想中线工程从三峡水库调水,一直调到北京。

此后,在缺水的北方,黄河、辽河等流域纷纷开展了“引滦入津”、“引大入秦”、“大伙房调水”、“引黄济青”、“引黄济晋”等调水工程;在水资源丰沛的长江、珠江流域也纷纷调水,“引江济太”、“引江济汉”、“广州西江调水”等工程纷纷上马。这些工程少则耗时数年,铺设数十公里管线,耗资上亿元,多则耗时十数年,铺设管线数百公里,投资上百亿。

仇保兴还在文章中披露了备受外界关注的调水成本,“南水北调中线的实际运行成本已经达到8-10元/立方米,而且还不包括调水工程带来的生态和社会成本。”在仇保兴列出的表格中,外调水的成本远高于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再生利用、海水淡化等。

调水工程最大困境—生态环境恶化

国际环保界一般认为,人类对一条河流天然水量利用率超过30%,就会对河流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以此标准,海河流域之永定河、潮白河、滦河等,因供应京、津等城市被“吃光用尽”,水库以下河道要么干涸,要么污水流淌,生态系统早已无从谈起。

兰州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曾参与过刘家峡调水工程前期调研的教授张明泉对《东方早报》记者表示,如今江河断流、污染严重,黄河入海水量锐减,都与众多调水工程有关系。他举例称,在甘肃党河、疏勒河部分流域,由于私自建设小水电站调水,已经导致河流断流、干涸,出现生态危机。

资料显示,黄河流域的众多灌溉调水及饮用水调水,让黄河水在近十年平均年入海量不足200亿立方米。以总水量计,黄河水被沿岸居民用去70%以上。由于黄河入海水量持续减少,从上世纪50年代的500多亿立方米减至如今不足200亿立方米,渤海海水的氮磷比严重失调。2008年,渤海海水的氮磷比为67,而渤海湾底部、莱州湾底部、辽宁近岸的氮磷比甚至高达200以上。一般认为,氮磷比超过50,会造成生态恶化。昔日渤海为海上渔场,今日已基本没什么渔获量了,大批海洋生物灭绝。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中线、东线均未正式通水。但有学者表示,中线调水后,汉江襄樊段水位下降严重,水污染将加重,水生鱼类可能大幅减少。此外,南水北调或将使得长江入海口遭受更大程度的咸潮倒灌,从而影响上海的饮用水质,造成水源危机。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