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6月3日讯】(新纪元周刊379期,记者赵芷菱报导)面对台湾首宗捷运喋血事件,台湾社会弥漫着不安与疑惑的氛围。心理学教育专家陈彦玲教授分析,台湾应找回美好的道德良善力量,以正向思维,化危机为转机。
台湾首宗捷运喋血事件,重创国人心灵,治安一向良好的台湾,竟然发生如此惨剧,让社会弥漫在一股恐慌、不安与疑惑的氛围中。如何抚平社会大众的心灵,并避免二次伤害,是政府与社会各界所关心的焦点。心理学教育专家陈彦玲教授认为:“现在正是发挥道德力量的时候,以正向思维,化危机为转机,找回台湾美好的道德良善力量,在全球道德观念普遍下滑的时代,期许台湾成为净化人心的一方净土,带给世界光明与希望。”
遏止效仿潮 防堵效益差
陈彦玲表示:“虽然凶嫌有其应负的法律刑责,但也不要一昧地谴责,这对探究犯案原因及遏止‘行凶模仿潮’毫无助益。此时嫌犯心理也需要帮助,对社会上类似的‘反社会人格者’,也能避免激化,得到纾解,使大家担忧的‘模仿犯案潮’得到化解。”
日本社会在1990年代开始频繁的出现无差别杀人事件,现每年约平均发生一起。日本一开始和台湾一样感到惊恐与愤怒,某些舆论呼吁国家应该速审速决,以安民心并防止恶行效仿蔓延,但后来日本发现,这些所谓的“防堵”措施,都没办法遏止类似事件接连发生。
陈彦玲说:“其实很多迹象都可以判断凶嫌郑捷其言行及心理已严重偏差。无可讳言,父母亲对子女的教养责无旁贷。但在学校里,老师、同学就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而老师更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比家长更有能力教育好孩子。但现在有多少老师都缺少‘人师’的心态,只当个‘经师’专注于课业上,却忽视品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
人师关乎学生一生
郑捷原是国防大学理工学院学生,因功课不佳遭退学,郑为军费生,其父母亲还赔偿学费台币46万元。陈彦玲怀疑“退学”是否也是加剧郑捷偏差行为的导火索?她说:“类似退学这种模式好像从小学就开始,有些老师会认为‘只要这个学生不在我班级就好!’,或对有些沉默、孤僻的孩子缺乏关爱与辅导。试想,老师以这种心态教育学生,对其人格成长会造成什么影响?”
郑捷表示,在小学五年级时就自觉求学过程长,长大后还要工作,未来会很痛苦,所以就计划杀人,并自杀。他在高中毕业纪念册上竟留言“我没放火烧我家!”这种字眼出现在要保留一辈子的纪念册上,老师应及时警觉。
沉迷电玩、血腥小说铸错
国中后,郑捷对于网路游戏逐渐沉迷,高中喜欢看杀人小说《大逃杀》。国中同学说,在国中、高中,乃至大学阶段,郑捷每隔一段时日就会对他提及杀人计划,记得郑捷提过想要效法日本的“电车杀人事件”,只不过近半年来,郑捷谈论杀人计划的次数格外频繁。高中同学也发现,郑捷书包里经常放美工刀,曾经听他说过“想用刀改造世界”,也常常说“想杀人”、“想要做一件大事,就是杀很多人”,也因此对他渐行渐远。
郑捷平时宅在家,没女友,除了写小说,更嗜好玩血腥格斗游戏,沉浸在爆头、打杀等画面中。警方调查,郑捷有写恐怖小说的习惯,内容常提到“杀人、刺人”;今年4月,他再度进行创作,写下一段:“惩罚世界的人民,要在电车上杀人”,内容描述血淋淋的杀人过程,并PO上网路,他的高中同学惊见,认为“这已不只是小说,而是活生生的杀人计划”,觉得事态严重,马上向郑捷就读的东海大学反映。
东海的教官得知后,找郑捷面谈,郑捷以“我有写小说的习惯”等理由说服教官,并拿出多部他创作的恐怖小说,以证明4月写的小说,并非杀人计划,教官信以为真。郑捷可能因怕计划曝光受阻而提前犯案,罪行情节与他的创作如出一辙。
迹象显着 未防范于未然
“防范犯罪于未然!”陈彦玲表示,以上种种迹象,父母、师长、同学应该多少都有察觉异状,却没能即时阻止这场杀戮。
有人认为教官因非专业心理咨询师,所以错失先机。但陈彦玲觉得:“判断健康的心态不需要‘专业’,若在民风善良的时代,大家都会觉得他不正常,是什么样心态的人会写那种小说,通常一般人都不会多花时间去看的东西,他还花时间去写,这已明显偏离健康的心态。其实,这种孩子基本上是弱势,是被群体所忽视的的一环。大家应该反过来想想自己,对社会的善良风气与道德贡献了多少?而对这种恶质的环境自己又参和了多少?”
手机电玩 造成人际疏离
是什么原因导致郑捷铸此大错?陈彦玲认为:“看其平常投注最多时间在什么事情上,就是影响他最多的因素。郑捷平时宅在家,除了写小说,就是嗜好玩血腥格斗电玩。现在连一、两岁的小孩就会滑手机、玩平板,家长认为不吵就好,并无心关照孩子的心智成长,这是普遍现象。”
陈彦玲分享她亲身经历:“有次我在饭店等人,突然3~4位年轻人很喧哗的走进来,但是一入坐,每个人就开始滑手机,谁也不理谁,真不知他们花钱约来餐厅干什么?还有,有些家长带小孩上餐馆也是,等菜时间大家在干嘛?滑各自手机,彼此也不交谈。现代手机、平板的普遍,却造成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疏离。”
“一次我坐高铁,看到一位奶奶带着二个孙子,大的约小学三年级,他不玩电玩,而小孙子应是读幼稚园年纪,正打电玩打得昏天暗地,因音量太大了,我请奶奶叫他不要玩,那小孩回应的脸色竟像‘我要把你杀了’的表情般可怕,跟他所玩的电玩人物的脸部表情一模一样。想想,一个孩子从幼稚园玩到大二,他不会变坏才怪!后来奶奶管不了,只好我出面!我告诉他:‘阿姨的话你听不懂没关系,我请管这部车的叔叔来跟你说。’那孩子才让奶奶把电玩收起来。此事如果我不管,大家也都在忍受,结果我们造就了什么样的孩子?”
政府与媒体应负起责任
有很多家长从小不去规范、关心孩子在玩什么电脑游戏,或不认为有什么负面影响,陈彦玲教授认为:“这除了是父母的责任外,其实媒体及主管‘围墙外’教育(即校园以外)的内政部,与主管‘围墙内’的教育部都有责任。如何提供家长建立良好的教养与正确观念及健全的家庭,是国家的责任,政府应多加强宣导,老师也要多关心孩子在家的情况,是否都在上网玩游戏。形成一个正向的社会氛围,让电玩逐步走出生活。”
还有媒体报导的角度及所引起的效应,非常明显,有人批评某些媒体太过血腥,或“媒体办案”现象,即还没正式审判便做出一些判断,捕风捉影、未求证比耸动,或重复播放犯案过程,忽视对社会人心的影响与伤害。
保留台湾善良的道德与文化
另外,从小学开始,老师即不自觉的用团体的力量来排挤孩子。陈彦玲说:“比如我女儿这学期担任风纪股长,她说因为没人要当,要把讲话的同学名字记下来,是得罪人的。我对女儿说:‘那你就记表现好的,不要记不好的。’情况不就逆转过来了!我打算找老师沟通这件事情,为什么要让孩子变成别人讨厌的对象!但这种陋习好像从以前就延续到现在,也不觉不恰当,其实有些事情只要脑筋转弯一下,整个效果就会大大不同。”
台湾拥有善良的道德与文化,应该好好保留与经营,否则是会流失的。陈彦玲建议:“从现在开始每天审视自己十件事情,以前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一个知识分子在规范他的道德言行时应有的修为。那现代人呢?用什么角度去看待世间人、事、物?如何评断成功的价值、生活重点的优先顺序,以及各种选择的标准?是否逐步在符合‘真、善、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