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02月26日讯】日前新发现,在太阳系外围找到1颗直径约300公里天体,加上先前观测结果,推估该区至少有上万个天体,将有助解密太阳系形成关键。中研院研究助理陈英同表示,这类的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以及冥王星、土星、木星、海王星组成的原因,并有助推论系外行星的来源及演化。
据中央社报导,太阳系形成初期,当天王星和海王星尚在形成时,被外行星弹射到远处的太阳系原始物质,再经银河的潮汐作用和恒星的重力扰动而演变成奥特云,也是外界熟知彗星形成的区域。
其中,内奥特云区域距离太阳约50至1万天文单位(1个天文单位是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外奥特云区域距离太阳1万至5万天文单位。
中研院研究助理陈英同表示,自海王星轨道外侧到奥特云间,可能存在大量小物体的内奥特云,因距离太远,直接用望远镜观察相当有难度,且又缺乏恒星或其它行星扰动机制,使它们进入内太阳系变成彗星而被侦察,因此内奥特云一直是个谜团。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内奥特云物体是在2002年发现,接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一个大型巡天计划在2003年,发现一个名为赛特那(Sedna)的矮行星,其最接近太阳的距离为76天文单位,由此确立内奥特云的存在,但全部数目则是未知数。
陈英同藉由国科会台加合作计划的资助出国进修,与加拿大国家天文台的团队合作,利用在夏威夷的加法夏3.6米望远镜(CFHT)进行观测。
研究团队在过程中除了新发现90多个海王星外物体外,经由4年观测,还找到一个编号为2010GB174的内奥特云物体,其大小与距离仅次于赛特那矮行星。
陈英同指出,上述新发现的天体,加上过去国际所观测结果,由此推测这类位于内奥特云天体至少有上万个,比以前的估计上修十倍。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4/02/26/a106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