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发表”的老照片重现 新闻摄影史或重写(组图)

【新唐人2014年2月20日讯】(新唐人记者常春综合报导)近日,媒体曝光了中共当年的一些老照片,这些照片大多被冠以 “不宜发表”、“曝光不足”、“左边的人裁去”之类的批语,而这些不经意地透露着那个年代拍摄和选取新闻图片的标准,颇耐寻味。

老照片》是冯克力着、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年出版发行的一部图书。《老照片》创办的宗旨是让照片更多地留住历史的真实,全赖于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独立话语。令人遗憾的是,在叙述历史的时候,照片的独立话语常常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书籍里,它也不过是某种历史结论的旁证,或某个历史的概念的图解。

一些极富现场感与时代意味的新闻照片,被归入“不宜发表”之列,在通讯社的资料库里沉睡了几十年,直到《老照片》刊布后,始以“历史照片”的面目得见天日。

下面的几幅照片就是当年“不宜发表”而通过《老照片》披露出来的照片。

这是中共的前党魁毛泽东与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先生在一起的照片。照片记录的是1951年10月23日政协第一届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休息时,毛泽东与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潘光旦交谈。潘光旦上大学时因体育事故,断了一条腿,行走不便。

而毛泽东的照片大都位置显要,很“露脸”,而这一张,却是个背影,且站在一旁。这幅照片以瞬间的定格,有意反映特定时期中共领袖与知识分子尤其著名知识分子间的微妙关系。

不过遗憾的是,短短几年后知识分子即“厄运临头”,连被毛泽东如此“礼遇”的潘先生也没能幸免!

这两幅照片是“三五反”期间上海沪光电影院前即景和宣传队员在上海里弄里教唱歌曲。

拍摄这两张照片,意在反映上海“三五反”运动中强大的宣传攻势。原本张贴电影海报的电影院门前,糊满了巨幅宣传标语和宣传画;而一向宁静、温馨的弄堂,也变得人头攒动,群情激奋,男女老少被召集起来学唱“同一首歌”,不过歌名是“两条道路由你挑”,其中唱道:“不法奸商你听着,两条道路由你挑……”听着这般众口一词吼声,住在弄堂里的那些中小工商业者们即使没有做过什么不法之事,怕也要胆颤心惊吧?

当初为什么未被允许发表的原因,虽然难以尽知,但只要仔细端详一下这两张照片便不难发现,它们与后来习见的那些经过精心设计摆布的新闻照片有很大不同,构图没有那么集中,主题似也不那么鲜明。即如沪光电影院门前即景那张照片,画面里匆匆走过的那几个哈腰弓背、一身疲惫的中年男子,与背景中那些赫然在目的画幅和标语,构成了一种暧昧且不确定的关系,容易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

两幅照片显然也犯了“话太多” 的毛病,而一旦“话多了”,与新闻宣传所追求的“旗帜鲜明”自然就大相径庭--后来“导演摆布”在中国的新闻摄影中大行其道乃至登峰造极,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了。

这是1960年代湖南某筑路工地,而照片中低着头、徒手走来的一位戴眼镜的男青年,让画面一下子变得有些扑朔迷离,难以定义。

这是1960年代北京集会游行的场景,喊口号者的激情投入与身边人们的木然表情,形成了鲜明对比,引发了观看者对眼前集会的多重想象。不难设想的是,马克•吕布的这些照片, 如果用我们那时的标准来取舍的话,八成也难逃被打入“冷宫”的命运。

冯克力写道,十几年里,《老照片》所征集、刊布的多为当年的新闻照片。无形中,也就从历史的维度为重新认识和估量这些照片,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尺度。

冯克力指出,假如各个报社或通讯社把当年被“枪毙”掉的那些新闻照片搜寻出来,出版一部摄影集,结果会是怎样?我们半个世纪以来的新闻摄影史,会不会要因此做一些改写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