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2月18日讯】在中国大陆,国家统计局是中共官方唯一的房价发布平台。而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是不少国人判断楼市情况的一个依据。然而,日前已陆媒发文表示,现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价数据已背离楼市真相正视房价数据背后的楼市真相,金融部门目前已在对未来房价可能下跌做准备。
中共喉舌媒体《新华网》2月17日发表《国家统计局发布:房价数据已背离楼市真相》一文表示,根据国家统计局 每月发布的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多数机构对于2014年全国房价走势都做出了“稳中有升”的判断。但不断披露的“空城”、“鬼城”、“公务员售楼”等案例说明,在许多区域,供大于求的风险在不断积聚、迅速膨胀。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48个月里,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平均价格只有11个月出现环比下跌。在其余的37个月中,上述指标保持持平或增长,且涨幅远大于跌幅。其中,自2012年7月以来,上述指标已连续18个月保持上涨。按照惯常的市场逻辑,房价的持续上涨是追加投资的好时机,但事实并非如此。
文章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资源分配是不均衡的,尤其房地产市场表现出越来越显着的区域差异特征。一线城市和热点二线城市的吸引力大,房屋供应相对不足,房价上涨压力较大;广大三四线城市市场规模小,且产业支撑的缺乏导致人口聚集程度低,房屋消化困难,房价也陷入滞涨。近年来,一些三四线城市因大规模推进房地产开发而导致房屋过剩,“空城”、“鬼城”、“公务员售楼”的案例不断见诸报端。
而对于未纳入房价统计的广大中小城市而言,单个城市的市场容量并不大,但其总体规模却相当可观。缺乏这个庞大市场的数据,无疑是统计中的一大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以70个大中城市房价变化作为依据,并对市场行动做出判断,显然已不合时宜。”文章写道。
文章表示,房地产市场是区域市场,总体的房价变化无法反映区域市场形势。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要真正了解市场,需结合区域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房地产投资、在建规模、供地情况等指标,对市场的供需形势做出判断。
文章认为,“在房地产市场愈加分化的背景下,以70个大中城市为统计样本的房价数据,已不能反映整体市场的走势,甚至出现了明显背离”。对于走资者来说,现在真正需要的显然不是追加投资,而是促进消化库存。
同时,大陆《网易新闻>也报导称,中国正面临经济减速、产能过剩、地方债务、货币泛滥等五方面风险。在房价上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金融部门目前已在对未来房价可能下跌做准备。
分析指,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自2003年以来经过十多年的持续上涨,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已面临强烈的调整需求。而当前维系房地产市场资金链条的是金融市场的“刚性兑付”潜规则。一旦刚性兑付被打破,风险投资被充分引入,影子银行融资被规范,房地产市场的资金链条就会断裂。房价可能面临全面失控部分城市“腰斩”。
公开的资料显示,从2013年开始,不少大型开发商已从三四线城市撤离,回归一二线城市。有业内人士分析这种情况认为,房地产投资资金的撤出将加剧这种风险,不仅会导致房价出现下跌,也可能使得部分城市出现一批烂尾楼。这种局面不仅在鄂尔多斯和温州曾出现过,且与近期香港楼市降价的逻辑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