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2月14日讯】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年初,中日在钓鱼岛等领土争端中的冲突越演越烈,随时有擦枪走火引发战事的危险。这就让人联想到1894年那场战争,怕中日之间再次爆发一场甲午之战。安倍将中日关系比作第一次大战前的英德关系。菲律宾总统艾奎诺则将中国的做法比作纳粹德国。中国也坚称“做好了不让侵略者开第二枪、强力粉碎任何扩张侵略图谋的准备”。中日争端究竟会发展到什么样程度?中日在甲午年是否必有一战?中国与日本等周边国家是否可以和平解决其领土争端?
自安倍晋三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钓岛局势和中日关系紧张就没有缓解过。从钓鱼岛国有化、主张修宪、解禁集体自卫权、参拜靖国神社到把中国设为假想敌等,安倍政府为中日紧张没有少添柴火。日前,日本又释放出迫降中国军机和拘捕中国飞行员等信息,使中日紧张更趋恶化。
面对日本挑衅,中国也针锋相对,宣布在东海设立防空识别区(如拦截日本军机等),不响应美国和安倍政府要求双方领导人举行对话的要求,并频繁展示其高新武器等,使中日紧张保持持续升高态势。而美国态度除劝解各方保持冷静外,并没有对中日施加足够的压力和影响,以阻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日本在对中韩外交上的激化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安倍经济”的初步成功和安倍内阁由此赢得的高民意支持(据日经网消息,最近的支援率为60%),为安倍的极端外交打气助势;二是通过日本右翼势力的舆论鼓动,日本国民对中国的崛起越来越抱有危机和恐惧感,遂容忍安倍的强硬政策。
中国在对日本和东海、南海周边国家政策和态度日趋强硬,则是由于其国力和自信心增强,对资源与海洋进出通道的安全需求增加,以及日本等周边国家日益对中国产生的戒备心,和采取的防范措施而促成(即一个新兴大国的必然境遇)。
美国在中国与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争端中持不明朗态度,除暂无具体对策外,也有其自身利益的打算。事实上,美国乐意见到在中国与日本等国家间出现一些紧张。这样既可以赚军火钱,又能藉这些国家来牵制中国。而且,到时候争执各方都可能请求美国出面调停,这就可圆美国重返亚洲的心愿。
外界恐惧中日间在甲午年会发生战争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新兴大国靠战争崛起的理论和现代国家的一些历史经验。日本曾靠甲午战争胜利而成为亚洲新强。德国也曾通过普奥和普法战争来完成其崛起。英国的崛起也得益于战争,如在反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也获益于两次世界大战。苏联的强大同样与二战的胜利有关。
但无论日本、德国、英国、美国或苏联,它们虽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战争,但也受损于战争。日本和德国的失败,英帝国衰落,美国现今衰退,以及苏联崩溃,都与发动和参与战争有关。在当今世界格局下,战争绝不是解决争端的有效途径,而是埋葬各国发展与崛起的坟墓。
因此,中日不应且也完全可以不步上述大国崛起的历史后尘,各自放弃其强硬立场,求同存异,在国际协商与积极和平主义的理念下解决争端。日本应放弃钓鱼岛领土无主权争议的立场,中国则应与日本政界领导人举行会谈和协商,而美国则可向中日亮出底线和明确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地阻止军事冲突发生。在当今国际机制下,这些完全可以做到,中日并非必有一战。
(作者为大陆旅德人士,曾任大陆官媒编采)
--原载《世界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