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月30日讯】中国大陆的经济正面临非常棘手的困境,这已是海内外的一种共识。关于中国经济或将出现大幅放缓的预估也开始增长,但对是否会出现难以逆转的信贷危机,经济学家们还再争论不休。
1月29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公司新兴市场与全球宏观部主管鲁吉•夏尔马撰写的一篇讨论中国经济前途的专稿,揭示了信贷疯狂扩张的国家终将以严重信贷危机收场对铁律,他认为,同样信贷疯狂扩张的中国,避免遭遇严重信贷危机的机会不大。
这篇题为《中国上空的债务阴云》的专稿开篇直言:“2014年新兴市场的重头戏将是笼罩在中国上空的债务阴云。”
文章表示,“信贷扩张差额”(credit gap)是预示一场金融危机迫在眼前的最可靠信号。所谓“信贷扩张差额”,也就是最近五年里私有部门信贷占经济产值比例的增长值。而在中国,自2008年以来这一数字足足扩大了71个百分点,导致总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上升至230%。
回顾过去50年,关注一下史上最极端(排在前0.5%之列)的信贷繁荣例子,一共可以找到33起,其中最低的信贷扩张差额为42个百分点。在这些国家中,有22个在随后五年里遭遇了信贷危机,所有国家都出现了经济放缓。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二者同时幸免。
在这33个出现极端信贷扩张的例子中,相关国家的GDP增速在后来下降了一半以上。如果中国也走上类似轨道,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将在4%到5%之间。
文章称,泰国、马来西亚、智利、辛巴威和拉脱维亚这五个发展中国家,过去就曾出现过规模与中国相似的信贷繁荣,其信贷扩张差额都曾超过60个百分点,而这些信贷疯狂扩张的国家全都以严重信贷危机收场。
文章表示, 预测信贷危机的关键不是看债务规模,而是看债务增长速度。这是因为在信贷快速增长期间,越来越多的贷款会被投入缺乏效益的项目。这正是中国的现状。
5年前,在中国只需要1美元的债务就能获得1美元的经济增长。而到2013年,要实现1美元的增长,却需要近4美元的债务,并且现在有三分之一的新债被用于偿付旧债。
当前,也有一些相信中国例外论的人表示,中国有特殊的防护机制。中国拥有大量外汇储备作为后备基金,经常项目也处于盈余状态,这降低了中国对外国资本的依赖。中资银行能得到规模巨大的国内储蓄的支持,贷存比也很低。
针对上述观点,鲁吉•夏尔马在文章中表示,历史证明,尽管这些因素可能有助于避免某些麻烦,比如货币危机或国际收支危机,但它们却无法保证不会出现国内信贷危机。
实际上,这些防护机制过去就曾失效过。1995年,尽管台湾外汇储备与GDP的比例为45%——略高于中国今天的水平,台湾还是遭遇了银行业危机。台湾银行业的贷存比同样很低,却依然无法避免信贷紧缩。
文章最后总结说:“在中国之前出现的那33个最极端信贷狂欢的湮灭表明,中国正面临重大风险,至少是经济有可能显着放缓。这样的结果也许还能够避免,但机会不大,即便是像中国这么特别的国家。”
近日,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发布研究报告称,中诚信托旗下的一支规模30亿人民币的信托投资产品正徘徊在违约的边缘。一旦中国信托产品出现违约,可能引发信贷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1月31日,中诚信托旗下诚至金开1号集合信托计划将到期。
美银美林策略师崔巍、Tracy Tian和Katherine Tai在研究报告中写道,中诚信托产品的根本问题是公司部门资不抵债的问题,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产品违约。
这些分析师们写道,他们怀疑,到某个时点,当事方将要么不愿意要么没能力提供援助,从而可能引发信贷危机。
此外,《汇通网》1月28日也报导称,随着中国政府试图控制雷曼危机后的杠杆繁荣(信贷占GDP的比重超过180%,目前仍在攀升,面临巨大风险),中国正经历信贷收紧的阶段(credit tapering)。在该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信贷崩盘的风险也上升。
据报导,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分析师表示,中国增长速度可能差于官方目标水平7.5%或低于市场预期7%左右,基于持续的中国信贷危机风险加大,他们建议:做空与中国贸易联系极为紧密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