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月13日讯】每天清晨,总能看到一些人在打太极拳,太极拳慢腾腾,软绵绵,这是武术吗?能打人吗?其实,除了太极拳外,无论是少林外家拳,还是武当内家功,也都面临这样一个质疑。到底中华传统武术的内涵是什么,学练者参加比赛的基点应该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时代周报》115期刊登中华国术总会会长、广东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历史系博导马明达教授的“中国武术到底能不能打?”一文,文章说,2010年11月14日,河南卫视“武林风”主持人郭晨冬透露,曾在该擂台所向披靡的“中国少林第一武僧”一龙,在美国阿拉斯加哈瑞斯大酒店的中美搏击大赛中,被美国特警队长阿德安•格罗特一拳KO。消息传出,一片哗然。
尽管少林寺出面澄清一龙不是该寺僧人,仅是在少林学过武术的俗家弟子。但一龙击倒过的对手,除业余搏击高手外,还有日本修斗比赛冠军、欧洲跆拳道冠军、乌克兰泰拳冠军等。然而,一龙的失利,却让中国功夫的鼓吹者们坐立不安。真实的武术和武林到底是什么样子,始终云遮雾罩。
文章引述河南大学武术文化研究所所长乔凤杰教授说,将一龙个人的失败与中国武术的兴衰联系起来,没有道理。“身负中国功夫绝技的高手们,是不会出来比赛的。”乔凤杰教授说,因为要传承中国传统武术的精髓,必须耐得住寂寞,修身养性。
河南省体育局武管中心主任助理陈沛菊说,真人不露面,露面不真人,“在现代社会,有武术高手存在,他们的功夫是深不可测的。不过他们也一定不会出来,不会宣传自己。”
中国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认为,目前一些武术比赛,商业价值、商业炒作成分更大。他说,武术要让百姓的身体更加健康,作为国粹向世界展示。张根学强调的,是武术的健身功能与文化价值,它们都不是擂台上的那个搏击。
马明达说,电影《叶问》大热时,他曾去香港采访叶问宗师的长子叶准先生,叶准曾现场为他演示咏春拳的简易、直接、有效的技击特点。叶准让陪他前往的华夏咏春拳术学院院长欧阳剑文抓住自己的右手手腕,左手闪电般贴着右手臂下方直捣欧阳师傅咽喉,刹那之间,不但被抓的手解了围,同时还攻击了对方,这就是咏春的攻防合一。
文章说,在快餐时代,喜欢量化评价的人们就想知道,若按国际标准满分100分的话,中国武术到底能得多少分? 然而,武术的背后是文化,那是一个无法量化的大海与云天。
传世经典之《太极拳经》文末强调,祖师爷创造太极拳的目的,乃是“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何为“技艺之末”?就是技击,就是实战。《孙子兵法》认为,百战百胜也不算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沦到矛盾相攻,以命相搏,只能算作末技了。前辈宗师以放眼天下的豪迈情怀发明太极拳,后人却执著于打架斗狠的功能,实在是挂一漏万。
中华传统武术失传很多
少林寺一直号称武林的泰山北斗,然而1995年,太极名师马来旺走访少林寺,与寺中武僧切磋,就痛感“少林无人”,因为马老师在这里已经难以找到一个与自己平等交流的对手了。
表面上看起来,少室山上下一片兴旺。各种冠以“少林”之名的武校林立,“三天打死一头猪”的广告做到了杂志封面上。少林僧还走上了舞台,远赴海外进行表演。
然而武术圈内人士深感失望:“商业化的少林寺正在尽其所能地展现他们的花拳绣腿;”“少林寺最穷的和尚都已有十来万的身家,他们怎么能继承少林武功?”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将舞台上翻跟头、弄枪棒的小和尚跟“高僧”这一称谓联系在一起。
马老师后来还去了武当山,拜访有“剑仙”之称的掌门人钟云龙,并与钟云龙的一个得意弟子过招。但一招之间,马老师的长剑就架到了对方的脖子之上。高手如云的武当山大约也已经成为永远的历史了。
新唐人举办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
为继承中华传统武术精华、促进交流、弘扬中华神传文化、提高武术技艺和武德,新唐人电视台分别于2008年、2009年、2011年、2013年主办“全世界华人武术大赛”。来自中国、练武术近四十年的唐艺获得第四届武术大赛男子器械组的金奖,随着境界的提高,唐艺发现“习武其实是约束人的,是人精神、道德、修炼的一个载体,很重要的一部分。习武的人很谦恭,很少看到有习武的人出去打斗的,这是武术的魅力,止戈为武,颐德、养廉、修身、养性。”
他说:“武术认为最高境界是属于修炼层面的,练武到最后是归於哲学、精神范畴的,因为练武人需要武德,武术博大精深,延绵几千年,各个拳种、流派都有它的技术特点,能保留下来的都是精华,是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优秀拳种。”
大赛总裁判李有甫表示,大赛走入第四届,选手们已经知道新唐人坚持传统武术、传统功夫,注重武德高尚。李有甫对传统武术后继有人表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