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晓笛:春运——一年一度团圆劫

【新唐人2014年1月6日讯】春运中的火车车厢内是一个认识自我的好地方,无论在其他时间里多么地确信自己是生活的主角,这个拥挤而污浊的空间总能让你找到卑微。然而,尽管春运是最能展现中国底层人民缺乏基本尊严的舞台,但那一节一节的列车却又的的确确承载无数人最美好的愿景——回家。一张小小的车票,勾勒出中国纷繁复杂的现实,恐怕在中国的土地上,再没有什么比春运更能去繁化简地说明问题了。

领导人说中国梦,但中国人其实并不太会做梦。中国人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很多人来说,最接近梦想的事情也许就是过年了。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被捆绑在各自的单位里、土地上过着缺衣少食的生活,即便这样,过年也要有糖有肉有副食。今天,人们奔波在这个国度广袤的土地上,在每年的一月二月,春运的火车票就像当年的糖票肉票一样,承载着“过年”这个最重要的梦想。

有人说,“中国人民吃苦耐劳”,只要去看一看春运大潮里的人们的表情,就会知道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正确的。春运的潮水由考完最后一个科目的学生,为GDP贡献一年的农民工,格子间里走出来的打工仔,以及其他归乡的人们组成。在这样的四十天左右的时间里,人们从学校的宿舍、简易的工棚、蜗居等各色房屋里走出来,汇聚到火车站,踏上一列列北上南下、西去东来的列车,回家;然后再用相同的运动方式,走回宿舍、工棚、蜗居,重新开始一年的生活。因此,与其说春节,不如说春运是划分中国人一年生活的界线。在踏上归途的那一刻起,人们的节日已经开始;在走下回程的火车时,新一轮的劳作拉开帷幕。

古老农耕民族水一样的特性在春运中显露无疑。中国人,就像食草的羊群一样为新鲜的牧草驱使着、迁徙着,坚韧而且懂得忍耐,懦弱而且极其无害。除非发生人世间最痛苦的磨难,否则任谁也无法唤醒那决堤般的力量。

外国人惊诧于中国人对雾霾的忍耐,说“他们不是去抗议,而是带上口罩,选择闭嘴”。事实上,雾霾不算什么,这或许只是我们需要忍耐的最不重要的东西之一。只要不是在生活在家乡,我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我们被自己的同胞歧视,在这个国家为数不多的现代都市里,只因为是外地人,就难以完成就学、就医、买房等等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于是每到春运,人们便涌向车站,尽可能地将疲倦的身体挤进车厢,奔向一个名叫“家乡”的地方。
经济在狂奔,国家在富强,人们在吃饱穿暖以后,苦苦地寻找着一个理想——这个理想的名字,叫做尊严。是落后的经济结构,是城乡二元的身份制度,是社会资源的权力化配置,是传统和现代统统被打碎后贫瘠的文化土壤,是阶层的固化和通路的匮乏,是这一切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而这一切恰恰又被一个“春运”赤裸裸地揭露了出来。

中国人为了最美好的“团圆”而不断地奔波,循环往复中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时间。这就是春运,属于中国人的团圆劫难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