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高空俯瞰下的雾霾中国

【新唐人2013年12月31日讯】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里,持续性的大范围雾霾无疑是让众多中国人最添堵的一件事。天色灰暗,能见度低,空气污浊,出行不便,呼吸道染病—–凡此种种,无一不让国人领教了雾霾的厉害。

与绝大多数在地面工作的人不同,飞机机长是常年在空中飞行的特殊人群,因为身处高空,他们同时也是观察雾霾全貌最清晰的一群人。那么,2013年的大范围雾霾在这特殊的一群人眼中又留下了何种感受呢?

在搜狐网刊发的“民航机长眼中的中国雾霾”一文中,东航一位资深机长告诉采访他的记者,秋冬季节在华北地区飞行时,即使飞到低空也无法看见城市,“只能看到黄色和黑色”。一位常飞上海的东航机长说,以前很多乘机的摄影爱好者会提前打听飞机降落时的角度,以便从空中拍摄上海明珠塔。现在他都懒得回应,“拍什么拍,雾糟糟的,只能看到一些模糊的灯光和建筑物的顶”。

这篇报导中有一段写到了机长王伟的经历。

沈阳初冬的一个清晨,雾霾同潮水一般,淹没了这座东北老工业城市,空气中飘散着熟悉的难闻味道。这天,王伟要执飞从沈阳至温州的航班。

此时的沈阳桃仙机场已变成了“仙境”。灰濛濛的雾霾中,停机坪和跑道上一片寂静,用于辨识方位的地面排灯努力发光,试图穿透厚厚的灰雾,但收效甚微。当时的气象资料显示,这个机场的跑道视程只有200至250米,远低于该机场550米至600米的最低起飞标准。

按照正常起飞时间,王伟钻进了驾驶舱。窗外,他熟悉的一切都笼罩在雾霾中,他只能看清相邻停机位里的飞机,往远看,第二架是模糊的,第三架,则只剩下个影影绰绰的轮廓。再往远看,飞机们庞大的白色身躯,已与雾霾融为一体。

机场塔台的通讯频道一片繁忙,机长们询问起飞的声音此起彼伏。焦虑在一个个机舱内弥漫开来。虽然窗外云蒸雾绕宛如“仙境”,但无人有心观赏。

煎熬了近两个小时后,雾霾浓度开始缓慢下降。最终,王伟驾驶的空客A320飞上蓝天,滑行起飞那一刻,王伟有种逃离的错觉。飞高后,王伟心有余悸地看了眼身下的沈阳,这座东北重工业重镇,黑雾覆顶,如同被闷在一个黑乎乎的锅盖之下。

被闷在“黑乎乎的锅盖”之下的岂止是一个沈阳!“现在雾霾到处都有,没准会被吹到哪里去”,深航机长王伟对雾霾的扩散印象深刻,“比如1号北京有雾霾,机场关闭,到2号、3号,雾霾可能就被吹到济南、郑州、天津这些城市,机场也会陆续受到影响”。华南地区陷入雾霾包围,王伟觉得很正常,他戏言:“凭啥上游有,下游就没有?”

机长们拼拼凑凑,雾霾的版图逐渐清晰:沈阳、北京、上海、济南、太原、西安、成都……雾霾疆域之广令人咋舌,“要说完全没影响的地方,八成是没有机场的”。

在这些机长们口中,有一个广泛流传的段子:经常飞大陆航线的飞机,总能被海外同行一眼认出。

“大陆的飞机有个别名,叫‘黑鼻头’”,一位经常飞香港、东京的机长苦笑着讲述了这个段子,“我们的飞机跟国外的飞机放在一起,鼻头明显发暗”,他解释,飞机每天都会进行专门的清洁,但污染已经“深入骨髓”。

执飞国际航线时,吴达对天气的感触会更加强烈,“飞过西雅图、夏威夷、塞班,太干净了,天怎么那么蓝,海水怎么那么蓝”。邻居日本和韩国的环境也让他很受震撼,他记得,执飞日韩回国航班时,飞机会从渤海湾进入中国内地,“突然就变了,越来越脏,越来越脏”,他语气沉了下来“那时候,心情真的很压抑”。

是啊,一边是山清水秀的异邦,一边是越来越脏的祖国,如此鲜明的对比,能不压抑吗?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