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民俗】神秘的珞巴族狩猎风俗

【新唐人2013年12月29日讯】 珞巴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珞巴”意为南方人。珞巴族大部分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以西的高山峡谷地带,山高林密,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架栈桥、过独木、爬“天梯”、飞溜索、穿藤网,是珞巴族的交通绝技。直到20世纪中期,珞巴族社会仍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阶段,刀耕火种兼营狩猎,大型猎物平均分配的古老习俗,至今还在沿袭。

在浩瀚的高山峡谷地带栖息着数百种野生动物,如扭角羚、岩羊、香獐、小熊猫、熊、虎、白猴、穿山甲、鼯鼠、水獭、云豹、雪豹、大蟒蛇、双角犀鸟以及成群的野猪、野牛、羚牛等,在中印传统习惯线北侧还有大象、狮子活动。为珞巴族猎人提供了良好的狩猎条件,创造了天然的理想猎场。

珞巴族在长期的狩猎、采集和农业生产活动中,培养了对自然现象敏锐的观察力。他们根据月相盈亏、寒暑冷暖、草木荣枯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年月日,创造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历法–物候历。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十二次为一年。

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作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珞巴族人传统的主食是玉米和鸡爪谷。烧烤是他们最常见的加工食物的方法。“达睐妈拜”是一种黏坨状的食物,做成后用手抓食,这是珞巴族人喜爱并常享用的一种食物。
  
珞巴族男子一生有时间70%狩猎 


  
珞巴族擅长狩猎闻名于世。健康男子一生用于狩猎的时间占去40年左右。一生中狩猎占去了半生的时间。有一位阿保(老大爷)牛布活了74年,从10岁开始跟随长辈进山狩猎,直到69岁停止狩猎,狩猎占了他一生的70%多的时间。他猎获的兽角、兽牙和兽头挂满了他坟堆上边的整个草棚。

珞巴人的肉食主要来自狩猎,副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狩猎。狩猎分为两大季节,冬季到高山雪线附近,猎获野牛,主要猎取肉食;夏季上高山猎取香獐。其余农闲季节到附近的原始森林里猎取供食用的野猪、熊、黄羊等。头戴熊皮帽,肩挎“阿嘎”(毒箭筒),腰系“俄夏”(长刀),手持“阿里”(强弓),短裤赤脚,行走如飞。

狩猎祭祀
  
在珞巴族的观念中,世上万事万物都受神灵的支配和主宰,树有树神,山有山神,兽有兽神,每种动物都有它的主人。珞巴人的这种认识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在人类的原始时期,万物有灵、灵魂不死观成为各种崇拜的思想基础。他们崇拜的方面很广,崇拜它们是出于敬仰,希求庇佑和帮助,得到美好的结果,达到理想目的,已经得到的东西不再失落,避免它们发怒而带来厄运。珞巴族的信仰与崇拜自然的结合,繁琐的祭祀事项就是明证。仅从进山狩猎开始至返回就有七道祭祀手续。不妨仅举几例。

擅制毒药的猎人

进山挖毒。生长在海拔四五千米处的一枝蒿是最理想的毒蒿,毒性特别大,人吃0.5克就会毙命,是毒箭的毒源。11月份挖取毒蒿块茎时,要面对高山向山神献9种饭菜和一只鸡,并高喊:“请山神允许挖毒,不要伤人,保佑多获野兽。”山涧有了回音方开始挖毒。
  
珞巴族狩猎工具主要是使用弓箭,毒源丰富、携带轻便,不怕雨淋,使用方便、散毒快捷。弓箭既是狩猎工具,也是防身武器,每个成年男子都有自己心爱的弓箭,乐于别人夸奖弓箭制作的上乘,弓箭不离身。小孩从孩提时起就练弓射箭。每个男子都是优秀的射手。弓箭射程一般在百米以内,百发百中。毒箭击中的大型野兽,见血后不足百步即可毙命。跟踪追击是常用的方法,虽耗去了许多体力和历尽艰辛,但成功率相当高,几乎很少扑空的,猎人们喜欢这种狩猎方式。当然设围下套等10余种方法也是常用的。
  
猎人们熟悉各种野兽的活动规律,在深山老林中靠肉眼观察足迹判断是什么野兽、何时从此通过,然后采取不同的捕获方法,一般是春天套野猪、黄羊,夏天在高山套香獐和野牛等。
  
做弓和制毒都要秘密地进行,并且忌讳不少。猎人们既是打猎的能手,也是制作弓箭的专家。珞渝地区有数十种竹子,最粗的达27公分。有一种叫“达帕”的翠竹,砍下竹竿后削成所需要的长度、厚度和宽度,然后将削成的竹子放在文火上慢慢烤干,边烤边修理,成形后用细绳将弯度固定起来。这样,弓拉得再弯也不会折断。弓绳是用一种比铁丝还结实的瑞香树的纤维搓成的,指拇粗的一根细绳6个人也拉不断。砍竹、割纤维、借山洞都要向“主人”敬献饭菜和酒肉,同样,不得他人知晓。
  
在山洞制毒,要向山神敬祭食物和一只活鸡。制毒期间,不得告知猎人的去向,家人不说“死”、“无”、“空”字,家人、外人均不得观看、抚摸,以免得罪了兽神、山神,狩猎会扑空的。制毒时严禁在庄稼地附近制作,否则,禾苗会枯死,毫无收成的。

行前祭祀
  
猎人临行前进行“陶桑”。将一把柏树枝沾上酥油及少量食物,斟上一碗白酒,点火时对灶神说:“咱们一道进山,背回更多肉食。”将点燃着的柏枝扔于屋外。出屋前,女主人用四个指拇抹上灶烟灰涂于猎人的胸前,以此代替灶神,说是男人外出灶神伴随可以事事如愿。猎人下竹楼时还将所有野兽的名字一一喊出来,说:“统统赶来,让我猎获。”忌讳三天。猎人离家后,家人在竹楼木梯左侧交叉栽二根鲜竹,交叉处横放一把鲜树枝,三天内禁止生人入内。家人不得谈论猎人去向。
  
敬祭山神
  
猎人抵达猎场后举行“江达”祭仪:砍四根木棍,两面削平并刻上斜纹,并排插入地里,前面铺上香蕉叶,上放五堆大米,大米前面放一个熟鸡蛋,将鸡杀掉,鸡血和鸡毛涂于木棍和鸡蛋上,猎人开了腔:“请山神、兽神将你的野牛、野猪、扭羚牛、香獐赠给我;保我平安、幸福、兽肉成堆。”祭仪完后,再察看鸡肝,若肝脏有横纹,说明可获得野兽;若鸡嘴有草、树叶等杂物,说明大有收获;再看小肠,若肠满实,说明这趟可满载而归。

有民间传说,珞巴族的先民们在20代人以前,狩猎方法是围捕,后来受甩石扔棒的启示,创造了弓箭,直到三百年前铁器的输入,才创制了铁箭头。后来有一个著名的《勒布爷爷》传说中,一位善良的老人告诉勒布,雪山下的草坪上那开白花的“真都”根可以制毒,从此,珞巴族的先民们用一枝毒蒿获得大量的野兽。传说情节惊险、曲折、复杂、近似情理,珞巴人代代口头传承下来,盛兴不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