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中的中国梦”美媒:陷入雾霾看不清前路

【新唐人2013年12月27日讯】年末,美媒通过观察回顾2013年中国民间和官方政治互动博弈,梳理了全年中国政治的发展走向,把中共新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后,人们对“中国梦”含义的困惑,和2013年中国各地“雾霾四伏”的现象相联系,形容陷入雾霾之中的人们,无法看清眼前的路。

日前美国媒体《纽约时报》刊发作者王晓渔的文章说,一场雾霾席卷了半个中国,上海的PM2.5指数超过了惊人的700,室内的空气都是粉尘味道。但这在北方不足为奇,北京曾经超过900,哈尔滨曾经超过1000。

在这么一场前所未有的雾霾中,人们对“中国梦”的理解也开始具体而微了。

2013年,从一场关于“中国梦”的争论开始。2012年11月,习近平先生提出了“中国梦”的说法后,2013年《南方周末》题为《中国梦,宪政梦》的新年献辞被否决,稿件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直接删改。

引发《南方周末》同仁的强烈反对。由于各种新媒体的出现,在知识界的影响力已经急剧下降的《南方周末》,重新获得关注,新年献词的删改迅速成为震惊海内外的公共事件。

“中国梦”究竟是一种什么梦?

王晓渔在文章中质疑,“中国梦”究竟是一种什么梦?《南方周末》把“中国梦”与“宪政梦”联系在一起的想法被一举粉碎之后,把“中国梦”与反宪政联系在一起的声音越来越强,在春夏之交达到巅峰。宪政或者说反宪政,成为2013年的关键词。

2013年第10期《红旗文稿》刊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晓青的文章《宪政与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较研究》,指出人民民主制度绝不可以称为“社会主义宪政”;接着《党建》刊登署名“郑志学”的文章《认清“宪政”的本质》,称“宪政”主张指向非常明确,就是要在中国取消共产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政权。

随后,第11期《红旗文稿》刊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汪亭友的文章《对宪政问题的一些看法》,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与宪政格格不入。

年8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在中国搞所谓宪政只能是缘木求鱼》,称“与自由主义宪政不同,‘社会主义宪政’理论有更大的迷惑性”。

虽然纸媒无法呈现不同的声音,但在网上有反批评的声音,尤其是社会主义宪政派进行了绝地反击,“宪政”一词也随着争论进入到公众的视野。

夏秋之际中共对言论“亮剑”

2013年夏秋之际,中共当局开始对言论“亮剑”,大肆抓捕网路敢言人士。王晓渔指出,此次严打经过精心设计,对薛蛮子、“立二拆四”、陈永洲均是精准打击。虽然程序上问题重重,却占据了道德高地,让旁观者难以为他们辩护。

随着严打的扩大化:歌手吴虹飞在微博上声称想炸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会和建委,并无任何行动和后果,被刑事拘留;安徽砀山一名网民将10死5伤的交通事故说成16死,被行政拘留。甘肃张家川一名16岁中学生因为言论涉及当地一起杀人案,被刑事拘留。

这些个案因为在网上成为公共事件,得到纠正,那些没有成为公共事件的个案,不知所终。

在管理言论的同时,对街头行动更是采取强力维稳,虽然劳教已基本被搁置,年底的人大常委会正式审议废止劳教议案,但“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寻衅滋事”等指控却迅速增加。

经过长达大半年的高度紧张状态,年底的三中全会推出一个什么国家安全委员会,同时推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之后,法学家张千帆、历史学家章立凡先生的微博被销号,很多维权律师的微博早已进入不停“转世”的模式,北京大学不再续聘夏业良先生,华东政法大学不再续聘张雪忠先生。

王晓渔说,在一系列事件中,法治程序非但没有得到维护,反而不断地被破坏。在一片纷繁的景象之后,人们陷入到雾霾之中,无法看清眼前的路,甚至无法看清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