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2月18日讯】人类历史上公认的第一个核反应堆是于1942年建造的Chicago Pile-1;该核反应堆输出功率仅为0.5W。然而,这都不是目前地球上“最古老”的核子反应堆。20亿年前,十几座天然核反应堆神秘启动,稳定地输出能量,并安全运转了几十万年之久。为什么它们没有在爆炸中自我摧毁?是谁保证了这些核反应的安全运行?而古老的史前文明的毁灭又揭示了什么?
据《正见网》报导,1972年,法国有一家工厂使用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的奥克洛铀矿石,他们惊讶地发现,这批进口铀矿石已被人利用过。铀矿石的一般含铀量为0.72%,而奥克洛铀矿石的含铀量却不足0.3%。法国政府宣布了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科学家们对这个铀矿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于1975 年在国际原子能委员会(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的一个会议上公布。科学家们考察发现加彭奥克洛铀矿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古老的核反应堆,由6个区域约500吨铀矿石构成,输出功率估计为100千瓦。这个反应堆保存完整,结构合理,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据考证,奥克洛铀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之前,成矿后不久就有了这一核反应堆。那么,这个铀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报导,这些铀矿石是被利用过。法国科学家在整个矿区的不同地方都发现了核裂变的产物和TRU废物。开始时,这些发现让人很迷惑,因为用天然的铀是不可能使核反应堆越过临界点(而发生核反应的),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下,有石墨和重水。但在Oklo周围地区,这些条件是从来都不大可能具备的。
U235的半衰期为七亿(7.13E8)年,少于U238的半衰期四十五亿(4.51E9)年。从地球形成至今,相比U238,更多的U235衰变了。这就说明在久远年代以前,天然铀矿的浓度比今天要高的多。实际上,简单的计算就可以证明,30亿年前此浓度为3w%左右。而此浓度已足以在一般的水中进行核反应。而当时在Oklo附近是有水源的。
让人吃惊的是,这座核反应堆的构成非常合理。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公里,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m之内。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面对这一切,科学家们承认这是一个“天然”的核反应堆,将它写进了教科书,并研究它在核废料处理方面的价值。但是敢于再向前探索一步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明慧网的文章评论:学术上讨论此题目的文献标题几乎都是“天然核反应堆”,内容多数谈反应的机制是什么,而对于“为什么是天然的?”“从什么地方证明它是天然的?”却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的被忽略,透露了现代科学家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根据进化论的说法二十亿年前根本不可能有人存在,在这种概念的暗示指导下,这个核反应堆也就自然的被冠上“天然”两个字了。不过我们想一想,这么精密的设计,功能比今日的核子反应堆还好,还安全,要说是天然产生的,实在不太能说服人。
文章指出,很多大胆的科学家认为这是史前文明所留下的遗迹。也就是说,二十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着高度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不仅与此,近一百多年来,大量的考古发现表明我们地球上不止存在过我们现在的文明,而是有过不同的史前文明时期,有些文明彻底消失在历史中,有些文明残留下一些历史碎片。比如:
史前冶炼技术 ——28亿年前的铁球
在冶炼技术方面,在南非的克莱克山坡,矿工们发现了几百个金属球,而这些球所处的地层据考证有大约28亿年的历史。环绕铁球的凹槽十分精致,制铁技术专家认为很难解释成是自然过程形成的。
史前足迹——人与三叶虫同在
三叶虫是2.8-3.2亿年前的生物,早已绝迹。美国科学家麦斯特(William J. Meister)在犹他州羚羊泉(Antelope Springs)的寒武纪沉积岩中竟然发现一只成人的穿着便鞋踩上去的的脚印和一个小孩的脚印,长约10.25英寸,宽约0.5英寸,嵌在岩层中,就在一只三叶虫的化石上面。经犹他(Utah)大学著名的化学家Melvin A. Cook鉴定这的确是人的脚印。
明慧网报导,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的《考古学禁区》(Forbidden Archeology)一书,列举了五百个证据,几万年,几百万年,甚至于几亿年前人类文明的遗迹,有许多都有着很高的科技,以及艺术水平。
二十世纪的末尾,一套《世界伟大考古纪实报告》系列丛书由多位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编撰出版。该丛书通过《水晶头骨之谜》、《废墟的真相》、《众神的宫殿》等十三个分册图文并茂的展现了世界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
明慧网的文章提出:面对这洋洋大观的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的遗迹,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了:这些曾经如此辉煌的人类文明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无法将这些科技留下来,反而是无端的消失,只留下一堆废墟?还有,我们现在科学发展的路线是否正在重复着上一个文明时期的路线呢?这条路线是否正确?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文章说,在最终获得这些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人类祖先的共同记忆——大洪水。
在世界许多民族中,如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希腊、印度、南美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爱斯基摩人、澳大利亚人、太平洋诸岛土着居民,东南亚各民族,都流传着类似的远古时期的记载:人类的堕落令天神发怒——洪水毁灭人类——水灾幸存的好人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类之祖。英国的民族学家弗雷泽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一百三十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每一个种族都有以这种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
如此相同的回忆不可能是随意发明的神话,莫非这些洪水神话其实都在表达相同的历史真实?怎么遍布全世界都有类似的记载?在本次人类文明的原始时期,人类非常落后,不要说没有今天的电话及无线电了,村落与村落间的联系都得靠人力往返,何况是跨洲的通讯呢。长距离通讯在那时几乎是不可能达成的,那么散居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类似的神话与传说呢?
是否毁灭性的世界大洪水真有其事呢?
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伦德纳‧伍利(C. Leonard Woolley),对巴格达与波斯湾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沙漠地带进行考察挖掘,结果发现了苏美古国吾珥城(Ur)的遗王族墓葬之下,有整整二米多厚的干净黏土沉积层。经过对黏土的分析研究后表明,这层干净的黏土属于洪水沉积后的淤土。自此,伍利认为这个发现说明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古老传说,以及圣经等记载的大洪水是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
另外,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两条美国海洋考察船对墨西哥湾海底进行钻探考察,他们从海底钻出了几条细长的沉积泥芯,它们地质时间超过一亿年,从而可以据此推测这一亿年间海水的含盐度和地球气候的变化情况。当地质学家研究这些沉积泥芯的时候,意外发现,在大约距今1万年的沉积层中,存在大量有孔虫甲壳,而且分析表明在这些有孔虫生活的年代里,墨西哥湾海水中的盐度很低(有孔虫是一种微小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其甲壳中氧同位素含量的比例可以代表其生活时期海水的盐度)。这一情况表明,当时有极大量的淡水涌入墨西哥湾,稀释了大洋中的海水。那么这些淡水又是从何而来呢?科学家们一致认为,这突如其来的大量淡水就是史前那场大洪水。
不可否认,目前人类在大陆上找到的大洪水的痕迹和证明并不多,造成这一情况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历史记载的文献来看,大洪水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各民族的神话记载不尽相同,但可以确定,这场大洪水大约仅维持了一月左右的时间,然后就彻底退去,从水位高涨到洪水彻底退去前后约120天。这样短的时间,虽然对于人类而言足够毁灭一次,但对地球地质而言,还不足以造成明显的痕迹;二是,大洪水距今已有数千年之久,岁月的流逝已经将本来就不明显的痕迹统统给抹去了。
因此,我们不能期盼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古生物学家把一大堆证据材料都摆在你面前。所以,这样遍布全世界的记载和有限的地质考古证据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上古时代人类确实经过毁灭性的洪水灾难。不同种族散居世界各地,毁灭性的大洪水灾难一过,各处的人们重新建立起文明。
不难推测,当年劫后余生的少数人类祖先,亲自看到了人类被毁灭的情况,心情沉重之余也会刻骨铭心的记录下当时的情景,他们最希望的就是后世子孙引以为鉴。以正式的文字语言记载流传,这肯定都是惨痛记忆与教训!
文章最后写道:那么这些祖先留下的话是要告诉我们什么?综合看看各民族的描述,我们发现发生大洪水的共同原因是:人类道德败坏了,失去了该有的善良本性,所以神降大洪水来消灭人类,只有极少数善良的人得以存活延续。这些劫后余生者,都是被他们的“神”,像苏美人的水神、诺亚方舟传说里的耶和华等,直接警示灾难的发生,而少数被救度者的共同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是当时少数相信神并照着神的要求去做的人。
所以即使史前人类文明多么的发达,留给后代子孙的却不是发达的科学技术,而是传说与神话,和道德的教诲!其实不难想象:经过惨痛教训,人类清楚的知道,物质文明再发达也敌不过天降灾祸。因此留下来的许多民族,他们的祖先最想告诉后代的就是大洪水的教训——人类要想过幸福的日子,必须得注重道德,否则是天理不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