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1月28日讯】记得之前看过一档体育节目,谈及李娜,某嘉宾说,“中国人说话做事讲求中规中矩,李娜所以成为争议人物,就在她的心直口快、口无遮拦,与中国的传统观念抵触。”当时听过并未过脑,还心有附和,以为讲得有些道理。后来多想了一下:中国人的确讲究中规中矩,只是多停在嘴上,真正做起事来却常常剑走偏锋,擦边搅水。为什么呢?一为避责,二为牟利。假如能够合二为一,则多半就要“无所不用其极”了。
后来又多想了一下:中国人的说话就果真中规中矩么?也未必如此。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我们听到了大量讲话,市政府、当地媒体、中石化等,并不亚于这次油气的泄漏量,却很少切实的成分。青岛市政府的表示竟是并不知情,是“当爆炸发生后才知道漏油事故”。尽管听起来较为古怪——哪里有“油水”他们总该是最早或者唯一知道的——,但也可以理解,因为这样就能摘清或减弱了由漏油到爆炸的7小时内政府何以无所作为,既未主导救援,也未对附近居民进行疏散的责任。而在以往的经验里,这种讲话就算得上是“中规中矩”,滴水不漏了。
因为“主导”的缘故,中石化的表达自然更丰富些,概括为以下几点:一、爆炸并非输油管道,故不存在瞒报问题;二、次生燃爆可能性已经排除,原油入海污染已经得到控制;三、油气泄露仅为12分钟,关闭后立即组织人员抢修、报警,一切均按程式进行;四、事故发生时已向当地区政府通告……
所谓“程式”大抵就是“规矩”,由此,中石化的“执行”与“控制”便可谓“中规中矩”了。
爆炸之后,青岛媒体一齐保持着“理性的克制”,版面仍以海参推销与房产广告为主。直到转天,所有媒体忽然连篇累牍,献血、抢救、抗灾、祈福等等充斥。仿佛一夜过后,青岛的“爱心”“道义”便随处可拾,目不暇接,以他们同行的话就是“事情就是这样,你眼睁睁地看着一件丧事最后给办成了一件喜事。”
这样的转换并不稀奇,反倒从来如此:但逢灾难,一定就会有人着手“坏事变好事”、“丧事变喜事”的“技术处理”,或将伤口抹平,或将事故掩饰。倘若过深过大,就在头版放些鲜花,点些蜡烛,摆些心样之类,仿佛“舞台美工”的工作。
以往,媒体的“规矩”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救援有方——情绪稳定”之类,这次似乎有所不同,更多强调了“大爱无疆”。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中规中矩”就该用些大而无当的表示,再向具体里说就是有意将眼前的矛盾转移或模糊。尽管组句腔调标题版式等周到有矩,却仍不过是搪塞缓冲,使相关各方不致陷入二难境地,也为下一步做了打点。
在众多话语之外,公众的要求其实简单,就是查明爆炸原因,厘清事故责任。但直到现在,似乎唯一的解释只是“输油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那么漏油何以会进入市政管网?进入市政管网何以就会引发爆炸呢?没人可以说清。
在中国,纵使找出原因也常会复制灾难,何况原因不明?所以如有可探讨之处,就在中国人的“规矩”多讲在表皮,稍微触及一点“皮下组织”,大家就开始闪烁其词了。
随着事情的发展,日后还会有更多讲话、更高的“规矩”出来,就是责任分摊。届时又会有若干副职出面“挡拆”,若干“临时工”出面“当差”——中国惟在此类程式上极讲“规矩”,所以不说也罢。
纵观整个过程,我以为唯一称得上“中规中矩”的就是市民李华玉因暂住证过期而被拒领救济餐的事情。政府明确规定受灾居民需凭身份证、暂住证或房产证领餐,工作人员严格执行,一丝不苟,体现了不同一般的原则性。尽管受到各方指责谩骂,但我仍以为这是令人耳目一新的一笔,远胜过那些空洞的“爱心”“道义”之类。倘若这样的公务员多了,我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规矩大国”。
李华玉等无疑就是不讲“规矩”,谋骗盒饭之辈。因为政府明示需持三证之一领取,李华玉暂住证过期,仍可持房产证领取。自然既是暂住,他的房产或许就在原籍;但没有房产证还有身份证,自然既是暂住,他的身份证也一定不是本地,而凭着一张外地身份证来领青岛的救济餐,显然就是违反了“规矩”中的“规矩”。所谓吃饭事小,违规事大,李华玉断不应只为口腹之欲坏了政府的“规矩”。
中国人向来注重身份以及与身份相匹的“规矩”,比如吃特供的身份,吃鱼翅的身份,吃大餐的身份,现在又填了吃救济餐的身份。总之在一个强调“中规中矩”的国度,每个人都不该让自己的“暂住证”过期才是。
至于那些“暂住证”已然“到期”而不能再续的五十二人,我想也大可不必抱怨。因为相比其中的“身份不明”者,余下毕竟都还是“有身份的人”。按照“中规中矩”的好传统,他们应该齐唱着“纵做鬼,也幸福”,去向另一个“规矩国度”。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