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恩宠:难以突围的中国自贸区

【新唐人2013年11月24日讯】九月二十九日挂牌的中国(上海)自贸区,随着负面清单的公布和挂牌热潮渐去,国内更多理性的声音浮出水面。从全球一千二百余家自贸园区历史的实践看,均在市场已非常自由基础上的更自由、便利;海外各类自贸区在建立之前,均解决了的市场管制、投资审批、利率市场化、货币自由兑换等问题,而如今,却成了上海自贸区难以突围的方向。

若中国的体制不进行刮骨疗毒式的变革,上海自贸区很可能成为又一个地产盛宴,又一个经济特权王国,也可能仅是“不断打雷,下些小雨”的试验区。

无数试验区未果下的困境

在国际自贸区公约后的四十年,中国大陆才开始筹建第一个自贸区。一九七三年,国际海关理事会签署《京都公约》。依该公约,“一国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进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这就是世界自由贸易区的由来,但在此之前,人类有关自贸区的探索和实践早已开展,是各国的实践催生了《京都公约》。中国在一九七八年的经济改革后,曾在各地建立了无数先行先试的试验区,但大都效果不彰、无疾而终。改革初期,那些为吸引外资而设立的大量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上海自贸区仅是这些试验区的演化版。只不过今天的上海自贸区,更加综合,面积更大。

实再次证明,经济改革越深入,越需要进行政治与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此时,再一味推动地方搞试验区,有可能在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及各利益集团的博弈中白白浪费了时间,成为延缓改革之举,既解决不了贫富差距、腐败蔓延和民生问题,却加速了中共亡党失政的步伐。

开放与倒退交加

商务部长高虎城明确表示,在金融改革领域“不要想像太丰富”,“金融审慎例外,不会采用负面清单模式”。表面看,目前的负面清单具体到小类一九○项,相比一○六九条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约占百分之十七点八,看似开放度很高;但几乎完全沿袭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中禁止或限制外资进入的二十一项,沿袭有些小修改的五十五项,另增加了一百一十多项禁止、限制项目。虽然开放了十八个服务业门类,但《目录》中限制三十五项,股权类限制措施超十二项,依然出现在负面清单中。

原先并没有出现在《目录》中的一些产业和管制措施,也出现在负面清单中。比如“禁止投资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禁止投资文物拍卖”、“禁止投资盐批发”、“禁止直接或间接从事和参与游戏运营服务”等。

三大贸易协定的逼近

尽管今天世贸组织有一百五十九个成员,但多哈回合的挫折,让多边贸易体系裹足不前。令中共头疼的三大国际贸易谈判,似乎“兵临城下”,中国的自贸区能否突围?

第一个是美国推进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首次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制定全新的劳动标准守则,不仅涉及最低工资问题,还包括自由建立工会等,这显然中共是不会接受的。涉及贸易与环境的关系问题,二○一二年,中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是二千一百万吨和二千三百万吨,居世界第一,超过美国数倍。二○一二年,中国单位GDP产出所耗用的资源,是世界平均数的一点八倍,是美国的二点九倍,是欧盟的三点四倍和日本的四点五倍。如此下去,一百年后中国都挤不进TPP的大家庭。

第二个是美欧泛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内容不仅覆盖TPP,而且更广泛。

第三个是美国发起的服务贸易协定,该谈判在中国大陆几乎没涉及。

中国要参与这三个贸易协定,目前最关键的一步还是与美国的双边投资协议谈判(BIT)。然而,该谈判至今五年未果,始于二○○八年的谈判,至今年八月三日在青岛再度启动,已是第九次,但文本都未涉及。谈判的五大焦点,也是上海自贸区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是全面开放投资领域。

二是相关税费规定必须全国统一,意思是国民待遇内外无别,优惠政策相同。

三是投资收益可以自由兑换,人民币须自由化。

四是投资领域开放,可以自由建立独立工会。

五是投资争议解决只能到纽约的国际投资争端中心去仲裁。看似美国很霸道,但中共有否扪心自问?中国的司法、仲裁是否独立、公正?中国是否有这样的人才储备?

显然,目前中共的决策者是不会轻易在上述问题上让步与妥协的。然而,上海自贸区从目前看仅为争取中央优惠政策,若不在体制、机制、法制上有全新的突破,难成未来中国改革的升级版。

文章来源:《动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