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9月26日讯】漳州城西南的九龙江畔, 高高地耸立着一座圆山。这座圆山从前后望去有十二面,景色都不一样。俗话说:“圆山十二面,面面都有宝。”这里单说圆山的东北面山麓,有一块坡地,树林苍 郁,环绕成琵琶形状,地名叫琵琶阪。阪上涌出一股清清的泉水,滋润着山下大片的田园,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凌波仙子”水仙花的产地了。然而,你可知道水仙花的来历吗?说起来真有点神奇。
传说在明朝景泰年间,有一个名叫张光惠的,他为人耿直刚正,在河南汲县当个小官吏。在多年的仕宦生涯中,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腐败,终究毅然决然辞官返乡了。他的老家就在漳州府南乡圆山琵琶阪下。这一天,他乘船经过浩瀚的洞庭湖,正清闲自在地靠着船舷,欣赏着湖光山色。眺望着碧绿的湖水和青葱的远山,不免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恍惚间,他突然看见一位美丽的仙子,穿着一袭白玉色的长裙,踏波而立,一条长长的绿绸缠绕臂间。他十分惊奇地站起来,揉揉眼睛,定神注视这奇景。霎时间仙子不见了,只见银波粼粼的湖水中,漂浮着一茎花卉,碧绿细长的叶脉间,射出一箭箭花茎,十几朵花蕊都还含苞未放,唯独在顶端翘然绽放着一朵纯洁的小白花,雪白晶莹的花瓣,拼成六棱的玉盘,花心托起一盏金色的酒杯,袅袅娜娜,亭亭玉立,十分可爱。
张光惠非常爱惜这株不知名的花卉,就伸出手去,想从水里把它捞起。谁知道这株仙花却很乖巧,她悠然地离开船舷,飘到老远的湖心去了。张光惠心里十分懊恼,怅惆地望着湖水出神。这时,这株俏皮的仙花却又悄悄地靠近船舷,但总是不远不近地保持一段距离,不即不离地随着船游动。张光惠几次很想捞起她,总是捞不到手,心里很是焦急,然而也无可奈何。慢慢儿他的心情平静下来了,自责地想道:物各有志,既然她是水上的仙子,就不可以用亵慢的态度对待她,一定要彬彬有礼地予以接待才行呵!于是他肃然起敬地振衣弹冠,恭恭敬敬地点了三支香,对着水上仙子,默默地祝祷道:
凌波仙子国色香,
湖上飘游欲何往?
岂愿伴我南归去,
琵琶阪下是仙乡!
说也奇怪,这株仙花像是很懂得张光惠的心事似的,在水波上徘徊了一会儿后,就欣然靠近船舷来了。张光惠一见喜出望外,赶紧找出一只翡翠色的细瓷盆,就着清清的湖水,洗了一遍又一遍,洗得十分光洁干净,然后双手虔诚地捧着瓷盆,从湖水中将仙花的鳞茎托起,供养在舱中净几上。只见这株仙花玉洁冰清,一尘不染;香风馥郁,沁人心脾,凌波起舞,满室生光。张光惠满心欢喜,如醉如痴地对着仙花,瞻仰她,膜拜她,吟诗作赋,尽情讴歌这水上仙子。几天之内,他作了近百首的诗词,其中有一首写着:
玉立亭亭自可人,
神寒骨冷似难亲,
夜深为诵陈思赋,
一样凌波少袜尘。
这株仙花真的陪伴张光惠一同返回他的家乡――福建漳州南乡琵琶阪。到家这一天,正赶上大年除夕夜,按照漳州的风俗习惯,全家团聚“围炉”,共同欢度除夕迎春的佳节。张光惠恭恭敬敬、端端正正地将花盆摆在大厅的供案正中,向家人介绍了他在洞庭湖奇遇凌波仙子的情景,还叫他的闺女用红丝线绾在花基上,像给闺女的发瓣绾上红头绳一样,把仙花打扮得更加俏丽标致。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没有不珍爱这株仙花的。
除夕之夜,正当张光惠一家人围炉团聚,举杯祝贺新春吉祥如意时,忽然满室华光灿烂,五彩缤纷,香气袭人。原来是十几蕊含苞的仙花同时绽开,一朵朵仙花高擎起玉盘金盏,仿佛在向人们欢祝新春如意,全家福寿吉祥。张光惠一家人见此情景,也都怀着感激的心情,喜气洋洋地一同举杯,祝愿仙花春常在,仙种留人间。
春节过后,张光惠将仙花的鳞茎,悉心地种在门前花园中,每天用琵琶阪上泉眼中涌出的仙泉水来灌溉,培植仙花的鳞茎,经过几年的辛勤劳作,琵琶阪下的花园中,竟然开满仙花。因为这仙花是洞庭湖上凌波仙子的化身,冰肌玉骨,一尘不染,所以就命名为“水仙花”。
从此,每临春节,张家就将一盆盆水仙花,馈赠给亲戚挚友。还附上首诗,祝贺新春佳节。诗云:
漳郡圆山鲎穴峰,
花含仙露水流香;
玉盘金盏仙祝酒,
送与君家福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