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9月23日讯】(新唐人记者陈洁综合报导)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民怨日益高涨,不少中国人开始思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底能走多远?日前,中国《炎黄春秋》副社长杨继绳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指出,中国道路能走多远取决于中共的专制政治、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这三个要素能否和谐地组成一个稳定的制度体系。然实践证明,这三者是无法结合的。
杨继绳指出,“结合点”就在国有企业上,国有企业能否改造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产权明晰,政企分开”。
杨继绳表示,实践证明,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不成功的。国有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不仅可以随意支配企业资产,还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利润分配。国有企业向国家上交的利润比政府向它的投入还要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比普通员工高几百倍,他们的公务消费更是惊人。这样一来,国有企业就不是“国有”,而为独立的利益集团。“政企分开”也很难,国有企业不愿放弃政府的权力资源,政府官员也不能舍弃国有企业的利益。
国有企业依靠政府的行政权力成为了垄断企业,它们获得优质资源的垄断权,如石油、电信、烟草、煤炭.航空、铁路、电力、金融、保险等。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国有企业退出不赚钱的领域,大规模进入房地产这一类高盈利的领域。尽管如此,国有企业的效率还是很低,它占有全国60%以上的资源,对GDP增长的贡献不足3%,对就业岗位的贡献不足20%。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国有大型垄断企业快速扩张,挤压了民有经济,也扭曲了市场。
市场经济和专制政治能否结合?
杨继绳认为,市场经济应当和民主政治相配套的,但中共不是这样。这个制度最大的问题是行政权力不受制衡,权力高于一切,掌握权力的人为所欲为。这样,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是“权力市场经济”。
在权力市场经济制度下,经营活动、行业进入、经营资源(资金、土地、项目等)都必须由官员审批。官员的审批权不受法律约束,有很大的随意性。谁得到官员的审批,谁就得到了发财的机会。在权力市场经济制度下,权力越大,越容易发财。而没有权力的人们很难通过诚实的劳动获得财富。
由于权力不受制衡,一些官员公权私用,权力本身成了进入市场交换的商品,而且是一种十分稀缺商品。因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权钱交换、权权交换、权色交换在中国很盛行。
在权力市场经济条件下,权贵集团固守自己的利益,使社会阶层固化。权力世袭、财富世袭,中下阶层的人很难有提高社会地位的机会。社会不公正的现象使人难以容忍。“仇官”和“仇富”的社会心理不断积累。数量日益增多、规模日益扩大的群体事件,正是社会矛盾不断在激化的表现。
杨继绳指出,在经济发展方面,权力市场经济也走到了尽头:这30年经济高速增长靠三条,一是廉价劳动力,二是廉价资源,三是牺牲环境。依靠这三个条件制造出低价产品,使中国成为最大的产品输出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11%的份额。现在这三条都不能持续。当局企图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走出困境。但是,这个目标提出了10多年,至今还停留在口号上没有进展,这是因为政治体制的障碍。
走出困境之路
杨继绳指出,宪政民主是走出困境之路,包括以下几个因素:一,主权在民。执政者的权力为民众所授,通过公正的选举实现授权,确保权力来源的合法性;二,用宪法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防止行政权力进入不应该进入的领域,防止滥用权力;三,实行分权制衡;四,建立宪法审查制度,确保宪法落实;五,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六,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
杨继绳说,搞宪政,必然面临强大的阻力。排在首位的即是利益集团的抵抗。权力市场经济体造就了庞大的利益集团,他们从这个制度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并且还在继续获得利益,他们当然不愿意改变现状。他们掌握着绝对优势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只要他们不愿意,中国现状就很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