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中储粮贪腐案 牵出110名“硕鼠”

【新唐人2013年8月17日讯】(新唐人记者李韵综合报导)有“天下粮仓”之称的中储粮丑闻不断,继此前中储粮大火烧出了斑斑劣迹粮库主任贪腐过千万后,近日,媒体再爆出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多个粮库骗7亿粮食资金,共110人涉案。

大陆媒体报导说,近期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以受贿1407.9万元,以及893.6万余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罪并罚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的同时,牵出110名“硕鼠”

河南是中国粮食生产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粮食总规模的四分之一。中储粮河南分公司规模庞大,其负责管理的中储粮直属库多达17个、承储库有123个。该省从2006年“国家粮食托市”政策实施以来,爆出种种丑闻和乱象。

2011年11月,中储粮周口直属库原主任乔建军携款3亿多元外逃,河南省检察机关立即介入侦查,查明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乔建军与粮商勾结,让粮商销售粮库中的储备转换粮,或虚报“托市粮”收购数量,骗取国家粮食收购资金和差价补贴。卖粮款和收购资金五笔共计2.37亿元未入粮库账户,而是直接转入其指定的个人账户,经地下钱庄流出境外。

在查办乔建军案件的过程中,河南省检察院不断收到有关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的举报材料,越查线索越多,目前已立案查办110人。其中涉及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干部员工81人,包括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原副总经理杨宏杰,以及26名直属粮库主任等处级干部。目前,系列案件中,有一部分已经法院审理判决,李长轩案子是其中一个,还有多起案件正在侦办过程中。

河南省检察院反贪局承认,查办的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列案件有五个显着特征。一是犯罪主体集中,81人中,粮库主任和财务人员占九成;二是犯罪主要环节是在“托市粮”收储和储备粮轮换销售、建库收库、亏库涨库过程中贪污、挪用粮食资金;三是作案隐蔽、专业性强,粮库主任与财务人员直接操作,不通过专业化侦查手段很难查获;四是窝案串案居多,几乎全都是家族犯罪、关联犯罪的窝案串案;五是涉案金额巨大,5人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10人超过500万元。

按照2000年中储粮总公司组建时国务院的批复意见,省级分公司作为中储粮总公司的派出机构对下属粮库的人、财、物实施管理。剖析这一系列案件可见,这种相对独立、缺少外部地方横向监督的“垂直管理”,一旦“一把手”出问题,上行下效,造成的管理混乱极其严重。

李长轩受贿,妻子情妇齐敛财

从2000年9月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组建,到2012年12月9日被检察机关查处,李长轩担任河南分公司总经理长达12年,河南分公司已经成为李长轩的“家天下”。

在李长轩陷入受贿深渊的同时,其妻子和情妇也成为其同案犯。其妻子、退休职工姜秀峰多次帮助李一起收受贿赂,据检察机关查证,李长轩受贿贪污1407.9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893.6万元。其妻子及一名情妇,分别被判处七年和八年有期徒刑。

其另一名情妇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副总经理杨宏杰因涉嫌贪污、受贿上千万元正等待审判。

判决书中列举的李长轩收受65人贿赂的记录,其中有25人是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下属的各市、县直属粮库的负责人,行贿总额超过300万元。

这些基层直属库负责人向李长轩行贿,基本上都是在中国新年、中秋节等大的节日前,行贿基本都是用公款,称是“过节费”。情节最严重的是沈丘直属库主任张怀君,他先后23次行贿李长轩,累计金额达190.3万元。

6月25日,河南省检察院新闻发布会称,2011该院直接立案查办犯罪案件33件,其中包括河南省粮食局原局长曹濮生、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原总经理李长轩和省烟草原局长郑建民等3名正厅级干部在内的34人;同时发现分别在粮食、教育和司法系统的130余人的系列窝串案,目前已有16名粮库主任落马。

28亿斤“转圈粮”骗7亿粮食资金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了解到,河南省检察院在侦办这起“硕鼠”案件中,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部分直属库的账目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审计,揭开了利用“转圈粮”骗取巨额粮食资金的内幕。

从2006年起中共出台了“托市粮”收购政策,即在市场粮价偏低时,国家以高于市场价的“托市价”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

中储粮系统,承担托市粮收购任务,同时也享有国家专项的政策优惠。即每收购一吨“托市粮”可获得收购手续费50元、保管费86元,陈粮轮换销售手续费30元,还有差价补贴。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一些人把这种优惠政策当成了个人谋利的工具。

中储粮总公司允许有资质的民营粮食企业参与“托市粮”收购。为了进入“托市粮收储企业名单”,赚取国家的补贴和粮食保管费,很多民营粮商不惜重金向李长轩及各直属库主任等关键人物行贿。李长轩受贿金额中就有300多万元来自几十名各类粮商。最多时,河南小麦托市收购的企业粮库库点增加到4200多个。

而粮库负责人与粮商勾结,玩起“转圈粮”游戏,骗取国家粮食资金。按惯例,每年收购新粮前,粮库要进行陈粮轮换,卖出陈粮,腾出库容收储新粮。一些粮库负责人与粮商串通,由粮商办理购买陈粮手续,实质上并非真正买;“托市粮”收购时,粮库伪造收购农民粮食的单据。

检察机关侦查中发现,有的粮库存有成箱的农民身份证复印件,专门用来伪造收购凭证。这样,账目报表上一出一进,粮库赚到了国家每吨166元的手续费和巨额粮食差价补贴,而实际上,在这样的虚假交易中,粮库的陈粮原地未动,“托市粮”也没有收购。

中储粮河南分公司51个下属粮库,至少有35个存在“转圈粮”。最多的宁陵县直属库4年“转圈粮”3.6亿斤,邓州和滑县直属库3年各“转”了2亿多斤。已查出河南各直属粮库“转圈粮”28亿斤,总价值28亿多元,直接骗取的国家粮食资金超过7亿元。

更深层的隐患是,“转圈粮”使粮食储备的家底变得扑朔迷离,按照中储粮河南分公司2009年、2010年账面显示,当年从农民手中收购了全省80%以上的粮食,而实际收购量不到50%。据中储粮河南分公司业内人士估计,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每年存储的粮食至少有1/6是“转圈粮”。

建库收库、亏库涨库赚“黑钱”

据调查,中储粮河南分公司此前的粮食存储点70%是租用企业和民营粮商的库房。一些粮商大肆行贿,使自己的粮库能参与“托市粮”收购代储业务,赚取粮食收储补贴。比赚取粮食保管费更快的赚“黑钱”的办法,则是在建粮库和收购粮库等环节上“啃”国家一口。

调查发现,有的粮库在自建粮库过程中,偷工减料,虚报库容,甚至虚报根本不存在的粮库,骗取国家建库资金。周口一家企业自建一座粮库,后来高价卖给中储粮,李长轩从这一企业获得贿赂400多万元。

河南中储粮系统曾有4200多个企业代储粮库,由于监管不严,有的粮库粮食收购入库时缺斤短两,存储中被盗卖等导致的亏库非常普遍。如漯河直属库下属的一个代储库,2010年就被偷卖掉3万吨价值6000万元的小麦。

更有甚者,通过往库存粮食中加沙土等杂质,制造涨库,从中谋利。临颍分库原主任曾将多出的400吨变卖80万元,据为己有。

《中国食品科技网》2010年10月15日曾报导说,记者在东北采访时发现,不管是中储粮直属库、国有粮库、民营粮库或者加工贸易企业的仓库,目前基本上都已经空了。

去年8月1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报告表示,全球粮食市场小麦、玉米和大豆价格分别上涨50%,50%和20%。这使得2011年度进口粮食总量超过6千万吨的中国,承受更大粮价动荡带来的冲击。

同月,联合国粮农组织警告,又一轮粮食危机或将爆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