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7月13日讯】在汉语语境中,“吃货”不外乎两层意思:只会吃干饭,不能或不愿干正事,无能无识,草包饭桶;横吃海塞,饕餮之徒,吃穷了家产,吃败了祖业。无疑,“吃货”不是什么好词,被冠以“吃货”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近日,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坤明说起干部作风问题,直斥一些官员为“吃货”——“某局召开中层干部测评会议,在酒店摆了10多桌,100多名处级以上干部,挥霍公款数十万元;有的供销社,年度大会安排在大酒店召开,会后安排聚餐,成本也比较高。”并且,“‘四风’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杭州市的党员干部队伍是存在的,有的还相当严重。”
杭州市主要领导居安思危,向领导干部敲警钟,这很容易理解。可看过这位领导列举的事例,无不感到其所言不谬。从市委书记的话里话外,我们还不难看出,其说辞实际上还是非常有分寸的,还是非常留有余地的,是非常留了面子的。
实际上,“吃货”本身就是个很中性的辞汇,是和贪腐、堕落、行贿受贿相区别的辞汇,而历数“吃货”行为种种,若果然较真起来,哪个“吃货”能够摆脱违规违纪之嫌?哪个“吃货”不够治罪的份?
把上述种种说成是“吃货”,实际上是委婉、柔和了许多,是把违规违纪的犯罪行为,降格到了“作风”层面、内部整顿层面。法难责众,这个姑且不表,我们想追问的是,当今,“吃货”官员究竟有多少?“吃货”的危害,难道仅仅是“作风浮夸”这般简单?
“吃货”官员最大的危害在于,近亲繁殖、臭味相投,小圈子、小团体抱团,致使一个地方歪风邪气占上风,正气正派成末流。“吃货”官员一俟一人上位,则必定要繁衍成一窝,沆瀣一气,互相保护,互为金字塔,拥戴黑老大。并且,这样的繁衍会代际相传,世世代代,无穷无尽。媒体时常曝光的老子做官儿接班现象、“拼爹”现象,实际上只是“吃货”接班、繁衍的个案、表像——大量的“吃货”岗位,仅凭亲生儿子、亲生孙子是填不满的,注定需要更多的气味相投者、阿谀奉承者、不干正事者、横吃海塞者来充填、来接班、来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此而已。
从本质上说,“吃货”官员上位,从来就没打算要好好干事情、干正事,注定就是要为个人、小圈子谋利益的。这样的人一旦得逞、一旦成气候,一旦抱成团,则注定步步为营、步步疯狂。而在表现上,则潜规则盛行、逆向淘汰成为铁律,这也是必然的。这其实还是经过遮掩、修饰的行事法则。现今,潜规则、逆向淘汰这些辞汇、行径,说起来如此轻飘,可似乎没有人深究,若长此以往实行开去、成为规则、铁律,对这个民族的世道人心、未来长久,对这个民族基本的人性人种,会造成什么灾难性、毁灭性后果?
谁都知道,当今江河湖海污染严重、地下水污染严重,且还是无指望能够修复的地下深水,空气污染严重到无以复加。还有,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食品安全无保障……所有这些,毫不夸张地说,都与“吃货”官员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般而言,“吃货”官员不可能有官德,也不可能不是草包饭桶,更谈不上责任心。如此,“吃货”最擅长的就是牛皮哄哄、拍脑袋、乱决策、瞎指挥,爷田崽卖不心疼,祖业大家业大,祸害折腾起来,不显山不露水。久之,就是环境、空气、水、食品等等皆被破坏。待大家猛醒,待生存基本条件已然毁灭性破坏,这个时候——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你才发现,我们身边,“吃货”官员数不胜数,以至于我们无从判断,哪个“吃货”官员更邪恶,哪个“吃货”官员才更“吃货”。
关键是,世风日下、道德滑坡,千奇百怪、无奇不有的事情、丧尽天良、超乎人们想像的事情成为家常便饭,日积月累,桩桩件件,都未“吃货”盛行的直接后果。不是吗?包养二奶、小三、小四,直至传言刘志军睡便某个剧组全部女演员,还有什么比“吃货”官员来得更猛烈呢?
在一个正常的行政机制下,“吃货”是不会得势、有市场的,更不会大面积占据重要职位,别说作奸犯科,就连职位恐怕都不会长保的。古代“滥竽充数”“当官不与民做主”等成语、俗语,至少能管窥在价值观上对“吃货”官员的不屑。而今,“吃货”无处不在,状如软棉花糖,让你恼不得、急不得。照此态势,真有一天,“吃货”官员不见,“吃货”行径荡然无存,只怕我们大家都不适应了哩!
别只许官家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官家都“吃货”了,百姓也“吃货”成也不成?那么好吧,我们设想一下,举国皆“吃货”,神州尽“吃货”,这又该是怎样一番壮阔、别致的景观——这样的景观,难道离我们还遥远吗?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