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中共总是用“几十年一遇”塞责

【新唐人2013年7月10日讯】“50年一遇”是一种话语系统。过分强调“N年不遇”,体现了行政思维中的天灾意识,至于有没有人祸、有多少人祸、有没有问责、该向谁问责、如何把下水道建好,都根本不用去计较了。

武汉市水务部门通报,武汉近日遭遇的降雨达到“50年一遇”水准,堪比1998年洪水,远超该市现有排水能力。除少数路段,其余渍水点已逐渐消退。据此前新闻报导,7月5日至7日,武汉市遭遇持续强降雨,暴雨造成该市城区数十处地段渍水严重,交通几近瘫痪。

又到一年暴雨时节。在这个时节里,有一个辞汇恐怕会时不时地窜进你的耳朵——“几十年一遇”的暴雨。你看,刚刚经历过暴雨的武汉,就又把“50年一遇”的词语搬上桌面了,搞得广大市民都以为这确实是伤不起的“天灾”。

可是,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无论是去年还是前年,都似乎听到过“几十年一遇”的说法。说实在的,“暴雨让城市变成海”不过才四五年的时间,如此之短的时间里便有如此之多的“几十年一遇”,这让我等活了不到30岁的80后,顿时有了某种沧桑感。

“看你明年还说是‘多少年一遇’”——这是去年有网友提出的尖锐问题。当时,有城市称遇到了“50年一遇”的暴雨;有的城市更狠,甚至说遇到了“61年一遇”的暴雨。除了这几座城市,宣称自己遇到“几十年一遇”暴雨的城市还有许多。官方不停地说“几十年一遇”,不知道这是太幽默了,还是太不幽默了。可是,假如“五十年一遇”变成“年年遇”,背后的官场叙述方式也需要引起反思了。

去年的时候,全国多地暴雨。但总有些地方,据说从没被淹。它们甚至有几百年前修建的排水管道,据了解,无论下多么大的雨,在这些地方,只会雨过地皮湿,很快就渗流得一干二净,地面只略显潮湿,而秘密就在地面铺设的青砖和地下的涵洞中。足以见得,能够抵御“几百年一遇”暴雨的工程,从来不需要强调客观方面的问题。

“50年一遇”是一种话语系统。过分强调“N年不遇”,体现了行政思维中的天灾意识,至于有没有人祸、有多少人祸、有没有问责、该向谁问责、如何把下水道建好,都根本不用去计较了。我国有个成语叫做“天灾人祸”。其实,古人将“天灾”与“人祸”放在一起绝非偶然,因为历朝历代的所谓天灾,很多都离不开人为制造的祸端。在“几十年一遇”的话语之中,我们却只看到了“天灾”,而没有看到“人祸”。

每一位市民,其实并不想听“几十年一遇”这样一个并不高明相反还非常拙劣的借口。一座城市,不能仅迷恋于地上建筑的宏伟,而拒绝修葺并不光鲜的下水道——对于这座城市的水务和市政管理部门,市民们更想听到的是,他们能用多少年的时间来治理好城市的排水问题。从此之后,还请少些“几十年一遇”,多些“几年整治”。

文章来源:作者博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